《中国油画史》的价值与意义
2014-12-16 09:25:32光明日报
刘淳完成了一部50万字、800余幅油画作品的《中国油画史》,他历经五载的时间进行研究考证,查阅了上千万字的文献材料,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梳理总结了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该书具有较高的史料、学术、欣赏及收藏价值,为渴望学习了解和研究中国油画史的读者提供了难得的文本。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将“历史”和“编年史”进行严格区分,不仅强调历史事件的主观评价,更强调历史是精神的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刘淳的《中国油画史》不是“历史”中的“编年史”,而是将油画传入中国之后的发生与发展,描述成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活动。它不是资料的堆砌,也不是简单的数字积累,而是以活的思想和鲜明的精神立场,表达了中国油画的漫漫历程,尤其在茫然混乱的今天,不仅为中国油画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油画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历史久远,早年曾被西方传教士带进中土,在明代的宫廷绘画、清末广东的“外销画”出现过,但只是在局部地区传播。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大潮带动了西画在中土的传播与发展,并且开始将西方具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质的油画真正传入中国。在整个20世纪100年的历史进程中,几代艺术家为油画的发展与繁荣而前赴后继,他们做出的努力是感人的。中国油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以视觉的方式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油画虽然是舶来品,但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美术中重要的艺术门类,同时也是进化最快的类型。油画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传播,而且伴随着各种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的传播。以往我们对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的传播有过各种各样的研究,但把这些研究中的成果集中起来,以通畅、简洁和明快的方式作一个通史性的论述,刘淳的这本著作当有开创之功。
美术界对西方油画在中土传播的研究已有很长的时间和历史。陈师曾20世纪20年代写过一本《中国绘画史》,其中简略论述了早期西画中传的线索。之后不同时期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断代性、区域性的作品研究,但是,能把油画的传播从起点叙述到当代,刘淳具有开创性。2014年8月,《中国油画史》第三次再版,而且印数高达一万册,可见它的专业性和影响力。正如学者谢泳所说:“《中国油画史》在未来的学术史研究方面肯定会有一席重要之地,以后中国油画史的研究绕不开刘淳的这本著作当是无疑。作为一本专业性的研究专著,它所具备的专业因素和体现出的专业素养,结结实实地存在,期待着同行和专业人员的检验。它完成了一次中国油画在中国的全面旅行,为以后的漫游者画出了一个大体完整的地图,至少它是一个路标,是一个艰难探索者留下足迹的线路”。
(责任编辑:周梦平)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