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炯炯独立影像的另类展示
2013-06-17 10:19:31艺讯中国
影像在美术馆和画廊空间中的展示方式在被拓展的同时,也在逐渐生成自己新的语义表达方式。 当然这里所指的影像包含电影、纪录片等具有剧场性和仪式感的媒介形式。其传播的手段和途径由剧场转为画廊或美术馆这种公共艺术空间的同时,也打破了影像的 时间性,经过空间和时间的转换,其传播的结果也会不同。此次在星空间的第二届邱炯炯艺术节中,影像展览部分所使用的材料就是作为导演的邱炯炯在以往工作中所积累的一些素材,并将之在画廊空间中成组分隔呈现。影像部分策展人张亚璇认为:“我们想通过这种展示方式,给观者提供另一个角度,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这个时代的影像工作意味着什么。导演个人的影像工作不仅是通过最终的完成品所代表,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通过筛选后的素材,帮助观者建立和影像工作者的关系。”当然, 这是见仁见智的。而这种关系的程度则更是由观者为主导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展示方式是具有一定的实验性的。张亚璇认为“其在打破影院观影这一传统模式的同时,也为每一位影像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挑战,即作者将要以什么方式的影像,来跟这样一个时代产生关系,在电影或媒介的意义上发展出什么样的涵义。”
而现场空间中多段素材的消声,实则是有意为之。“在被画廊分隔开的封闭空间中,无声的影像类似某种记忆的方式。”而邱炯炯选择素材角度的取舍则通过影像的截 面来反应作者创作时的第一感受。 影像在画廊的展出中,恰恰是与影像本身的这种催眠和集体仪式感脱开了干系,转而以主观的方式重新排演了影像,并且直接和影像本身发生关系。这种关系 中,影像只作为素材,并被二次利用。与此同时,影像、观众与展场之间也形成了一种新的场域,在这里,影像的传播手段就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和更多义的关系。 而在美术馆空间中,其原有的剧场性被展场所替代,随之生成的影像之间的互文性也变得可能,而影像本身表达的初衷也会被美术馆空间所转译,打破和重组是不可避免的。而这可能也就是画廊和美术馆空间之于影像的意义所在。
第二届邱炯炯艺术节将于本月18日(周二)结束,本周末还来得及去赶个展览的末班车。
以下是此次在星空间展厅中展出的邱炯炯影像作品中,之前从未呈现过的两段素材:纪录片《姑奶奶》和《萱堂闲话录》部分被剪掉的影像资料。
(责任编辑:江静)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