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宝华:“创意为公,设计立国”
2011-06-21 16:26:29雅昌艺术网专稿
导语:2011年6月17日第七届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创意产业论坛在北京798艺术区CCII国际设计馆隆重举行并圆满落幕。“创意为公”十年倡导者、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创始人、CCII798国际设计中心任宝华会长开启本次颁奖庆典暨国际创意产业论坛。以下为雅昌艺术网记者就此次盛事专访任宝华先生。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任宝华先生
雅昌艺术网:设置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这个奖项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任宝华:国际商标双年奖历经14年,一共举办了七届,每届都推出了一些创意设计的新人。这正符合了我们双年奖的原则——“褒奖新人”、“推陈出新”,而不是把奖项只是停留在以前的程度和高度。所以我们的评奖准则第一则就是原创性。创意心理学里曾讲到,事实上人的创意设计、创造能力跟年龄不是成正比的。正是这样,我们要奖励那些创意新人,他们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更有能力引导新一代的设计方向。
我们今天提创意中国,包豪斯的传承,不是说把包豪斯简单的搬来。这么多年以来,我们都停留在简单的搬来,甚至还搬不好。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包豪斯是一场设计运动,是一场民众参与、分享的运动。这场运动对我们每个人都重要。我们的创意中国,是指创意为公,设计立国。这样的创意中国在历史上有没有?答案是没有。创意是创新、创造力的合成,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它是一个观念的更新,是对于时代、经济、文化的一种态度。
所以,我们倡导“创意为公,设计立国”,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领域的工作,都应该有一个为公的理念。通过设计工作来使社会文化、经济达到一种新的高度,这才是我们创意产业发展的根基。
雅昌艺术网:平面设计界曾经有位知名设计师,据称他在获得了一个国际奖项后,就再无新作问世,从此就靠着这个奖项带给他的光环和荣誉过日子。这就让我们很怀疑设计师们所拥有的种种头衔和奖项。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任宝华:我觉得获奖也罢,评委也罢,老师也罢,学生也罢,最重要的是能够分享他的观念并形成共鸣,最终形成对方的力量。社会进步也是基于此基础之上,无论我们作为创意设计的资深人员还是新人,都应该秉持“大家都是可以进行创意活动的”,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创意活动。
设计出来的作品重要的是能够产生怎样的共鸣。所有的创意设计人员应该是跟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同步的,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做一些事情。
雅昌艺术网:近日在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原研哉2011设计展,让我们看到了原研哉、深泽直人、隈研吾等日本中生代设计师的作品。您去观看了吗?
任宝华:这个展览我听说了,但还没有来得及去看。我会抽时间去看的。原研哉先生其实是日本设计的一面旗帜,他对日本设计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原研哉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再设计展,展览非常不错。我们应该吸收这些优秀的日本设计的精神和理念,还有方法,但是重要的是找到我们自己的方法。
雅昌艺术网: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在文化上也有很多渊源,观看了这个展览(原研哉2011设计展)之后却让人深切感受到中日两国设计的差距。在这样的语境下,您认为中国应该怎样进行设计?
任宝华:中国应该首先找到自己的根。什么是自己的根,就是“创意为公”的根。对日本来说,这个话题已经过去了,对我们中国来讲,这个话题没有过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机会了。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如果民众对这个理解了,创意活动能真正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共鸣,整个事情就会进行得很快。我们应该找到自身民族文化的主旋律,时代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这个必须要有一代人去做,而且这代人做出来以后,能得到方方面面友好的回应。
如果批判的话,我觉得奥运的标志、奥运的吉祥物、世博会的标志都属于工艺美术时代的设计,至少属于这种设计观念,它们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不代表这个时代的水平。民众对此能有共鸣吗?会去购买吗?这些都是问题,并让我们反思未来是否还能以这样的观念去设计。
雅昌艺术网:您在进行商业设计时,设计与客户提供的成本发生冲突时,您怎么解决?
任宝华:我觉得发生冲突的时候,还是要跟客户讲明这个道理。有的客户他一开始不明白,你跟他说清楚了,他自然就明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有的却是心里明白表面装糊涂,像第二种这样的情况,就不用理会他。
(责任编辑:刘娇)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