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徐震,1977年出生于上海,《纽约时报》形容他是最有胆识的中国艺术家,《华尔街日报》将他的艺术品捧为最炙手可热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作品。 3月11日他在香港PMQ的首个个展开幕,为他站台的是K11基金会主席郑志刚;3月28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在开馆一年之际,隆重推出“徐震艺术大展&…
徐震,1977年出生于上海,《纽约时报》形容他是最有胆识的中国艺术家,《华尔街日报》将他的艺术品捧为最炙手可热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作品。
3月11日他在香港PMQ的首个个展开幕,为他站台的是K11基金会主席郑志刚;3月28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在开馆一年之际,隆重推出“徐震艺术大展”,这一切都标志了徐震已然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周,《南华早报》专访了这位年轻的国际艺术家。
南:您是第几次参加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今年有什么特色?
徐:第一届就参加,作品每年都来。我们参加艺博会也有十几年,大家保持一种状态,拿出不同的作品。和我前年来相比,发现今年艺术节周围多了很多活动。
南:请你先介绍一下这次在香港做的展览“20岁”系列作品。
徐:这是油画颜料挤出来的,现在还没有干。做这个作品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很偶然也很随机,我们做了十张最后挑出三张。这些颜色是我们做了很多调查,问题一些年轻人,你们对“二十岁”印象中的颜色是什么?有的人说红色、有的人说蓝色,然后我们把这些色系放在一起,看看怎么样能更好看,更打动人。
南:其中有一些独立的大作品,还有放在玻璃柜中的小作品,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徐:这次我们的展示是一个系列,像产品一样。小的就有点像展示奢侈品和首饰,大的作品远看有点像墙纸,震撼的那种感觉,所以和我们这次的主题吻合。
徐震《20岁》个展中被放置于玻璃柜中的作品(摄影:Ethan Hu)
南:你们还特别拍了一个广告,据说是按照商业广告的模式去拍的对吗?
徐:倒不存在商业不商业,它就是一个对于东西的广告。这次我们的展览也是强调艺术品的商业属性,它其实是个商品。
南:为什么选择在香港PMQ做展览,是你亲自挑选,还是主办方提供的?
徐:是主办方郑志刚、周大为先生他们推荐的,他们说这里和大众文化之间经常有互动,而且比较新,因为我们对香港不熟悉。 PMQ的建筑在居民群中间,周围有很多和创意有关的小店,我觉得挺好的。
南:你怎么看香港整体的艺术环境?
徐:香港有国际大画廊如高古轩、白立方等,亚洲最好的艺博会也在香港,这是很好的艺术环境,但本土艺术家还要增加数量。但我感觉香港的消费能力不低,可能对于本土艺术家而言,他们生存压力会比较大。
就拿北京和上海比,北京宽度更大,有贵的活法,也可以活得便宜,但上海没法那么便宜地活,所以相对来说上海的艺术家要比北京少很多。艺术家在进入市场和出名之前,几乎没有收入,所以他需要想办法生活,所以我感觉香港对艺术家来说压力是挺大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84599275-801bjb@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8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5]1282-139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