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Pablo Atchugarry 的雕塑艺术
2014-09-12 09:32:14艺术国际
Pablo Atchugarry 是乌拉圭著名的艺术家,目前在意大利与乌拉圭两地之间工作和生活。他以雕塑作品而闻名,在2007年至2008年间,他在巴西与知名策展人Luca Massimo Barbero合作举行多场题为“El espacio plástico de la luz”[光明的塑料空间]的个人巡回回顾展。他将展览带去了巴西利亚的巴西银行巴西文化中心,圣巴勃罗的巴西利亚雕塑博物馆和库里蒂巴的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著名艺术评论家Luciano Caprile认为“这位乌拉圭雕塑家探索大理石无尽的表现力,并以此展现他对生命的体认。他将自己的理解与探索极致化,并将这种传统的垂直性雕塑作品中,并将其演绎为一种诚恳并亲密的精神表达”。 他的作品被多个博物馆以及公共机构展出,其中包括蒙得维的亚国家视觉艺术博物馆,帕克迪波托菲诺的帕克博物馆,博洛尼亚的莱尔卡罗博物馆等。同时,他的雕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包括纽约、伦敦、迈阿密、蒙得维的亚、布宜诺斯艾利斯、巴黎、巴西利亚、马德里、法兰克福等。
Pablo Atchugarry 于1954年8月23日出生于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父亲Pedro喜欢艺术,是Atchugarry的启蒙老师。Atchugarry于70年代末期在艺术界崭露头角。他在蒙得维的亚、布宜诺斯艾利斯、阿莱格里、巴西利亚的数场画展中参展之后,前往西班牙、法国及意大利求学。1978年,Atchugarry于莱科市(科莫湖)第一次举办个展。而他的画作也在米兰、哥本哈根、巴黎、科伊拉、贝加莫、斯德哥尔摩等欧洲各大城市频频亮相,吸引了艺术界的注目。
在Atchugarry创作早期,他多选用绘画形式来表达自我,之后逐渐开始启用包括水泥、铁、木头等其他媒介来进行创作。在1979年,Atchugarry首次将目光投向大理石并在卡拉拉以大理石为媒介完成了他第一件名为“La Lumière”的雕塑作品,正式开始了他的雕塑创作之路。到了1982年,Pablo仍在卡拉拉坚持着自己对大理石的探索,并决心移居意大利莱科,在那里他历时一年完成了名为“La Pieta”的雕塑。1987年,他在米兰的布莱曼迪诺地穴举办第一次雕塑个展。此后,Atchugarry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著名策展人Agnaldo Farias认为Pablo的作品“寄情于展现大理石材质之美,以石为媒,以手作尺,用最原始的方式追溯本源,探索与展现这个表现重于物质的世界的本质”。
Pablo于2001年在米兰伊斯巴蒂宫举办了回顾展,展出了名为"Las infinitas evoluciones del mármol"(大理石的无线革命)的作品。同年,他受曼萨诺市政府委托完成了名为“Obelisco del tercer milenio”(第三个千禧年的方尖碑)的纪念碑作品,该作品是以6米高的卡拉拉大理石雕刻而成。同时,他也承担了创作"Civilización y cultura del trabajo de Lecco"(莱科市精神文明象征)的纪念碑。同时他也致力于创作不同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了其专为蒙地卡罗兰尼埃亲王加冕50周年所创作的现位于摩纳哥格蕾丝公主大道上得名为”Ideales”[理想]的雕塑作品。2002年,Atchugarry因为其在艺术上的杰出贡献而在卡拉拉被授予“米开朗基罗”奖。
在致力于雕塑作品创作的同时,Atchugarry也在关注着艺术产业的发展。2007年,Atchugarry在乌拉圭的马南蒂亚莱斯成立Pablo Atchugarry基金会,旨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与为各界艺术家创造交流会面的平台。该基金会倡导将自然与艺术紧密相连,并为艺术家创造在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的环境之中“培育”艺术灵感的环境。2009至2010年间,他一手创立的Pablo Atchugarry基金会蓬勃发展,在当地建立了国际雕塑艺术公园和全新的艺术教育传播中心,每年有很多学生在此学习艺术。
近10年来,Pablo的作品被多个博物馆以及公共机构展出,如在2005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家美术馆为Atchugarry举办了个展。2006年,格罗宁根博物馆和比利时布鲁日音乐厅携手为其举行大型作品回顾展,展出了许多国际私人收藏中的作品。与此同时,葡萄牙的贝拉尔多博物馆收藏了Pablo于1999年以卡拉拉大理石为里斯本贝伦文化中心创作的高达483厘米的雕塑作品“Camino Vital”(重要途径)。2008年,蒙得维的亚国家视觉艺术博物馆展出了他在过去15年中的作品。另外还有蒙得维的亚国家视觉艺术博物馆,帕克迪波托菲诺的帕克博物馆,博洛尼亚的莱尔卡罗博物馆等。著名艺术专栏作家Eric Bryant对Atchugarry的艺术表现力寄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在石头中寻找真谛,并在自己的雕塑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与探索生命的答案”,同时将其作品称为“时代雕刻作品的代表”及“值得被鼓励与珍视的杰出作品”。
(责任编辑:周梦平)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