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春辰:第二届CAFAM双年展“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

2014-02-26 16:59:25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一凡

第二届CAFAM双年展策展统筹王春辰

  “展厅里每个空间现在都有工人在布展,策展人和艺术家都已经就位了,有的是艺术家自己亲自布展,有的是把图纸拿来按照图纸布展,有的是先把空间做好,我刚才看了整个空间分割都做好了,还有四天,非常期待四天后大家来看一看是一个什么结果,绝对是一个全面的,震撼性的,完全跟以前做的国内的任何一个展览不一样的,我就可以这样讲,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展览!”当然展览当中很多艺术家可能我们也知道,包括国内也了解了很多,放在这个环境里会发现完全是互相对话的。策展统筹王春辰日前接受雅昌艺术网的专访时,很兴奋的谈到第二届CAFAM双年展开幕在即的紧张布展!

  六所在国际策展教学与实践上影响力最大的院校,指导教师为学术主持,策展专业毕业并具有较出色策展成果的学生担任策展人,选择的最具国际化的年轻艺术家,集合了创新性、研究性、探索性和学术前沿的策展饕餮大展即将拉开帷幕!

  第二届CAFAM双年展“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这些被推荐的策展人将以他们各自的学术特征来策划、呈现他们所关注的艺术课题和艺术家,使得策展的实践既与艺术教育有关,又与当代艺术的生态有关,从纵向、横向来推动策展与艺术的实践活动。

  今天,艺术展览构成的核心是“策展”!

  雅昌艺术网:CAFAM双年展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以大学美术馆为平台的双年展,两年前首届超有机的展览深受好评,也被众多机构及媒体,包括我们的AAC艺术中国评为当年度的“最佳展览”,他家也都期待第二届会以怎样的主题来呈现,没有想到是做这样一个关于“策展”的展览,最初是怎样决定的?

  王春辰:做这个的理由和想法主要是想围绕着讨论一下整个在当今艺术界或者是艺术世界范围艺术怎么构成的,艺术的展览怎么构成的,其实里边的核心点在今天来讲是策展,当然说没有策展也有艺术,可是如果没有策展艺术如何展示出来就变成是一个问题,包括我们第一次做“超有机”也是双年展的规模,其实也包含了我们的策展理念、方法和团队。

  这次想用另一个角度,毕竟中央美院是一个艺术院校,肯定教育是跟重要的基础或者是前提。我们想在教育当中在整个世界范围又怎么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方向或者是一个潮流,肯定是先有实践,策展和展览的关系在二十世纪是越来越重要,以前历史上都没有这样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主,甚至有了自己的方法,一开始是围绕着发生的艺术展开这种工作,越到后面二十世纪后半叶到了二十一世纪,到了今天策展就变成有效的工作方法,首先这个方法是成立的。

  最突出的当然我们在这次展览当中出了这六个策展人,还有关于策展的谱系考,我们想梳理一下整个二十世纪,主要是二十世纪以来展览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一讲展览肯定是跟画廊、跟美术馆、博览会各种各样的机构有关,跟艺术家个人有关,但是一定是在一个空间里发生的,我们说展览没有说展览,当然现在有另外一种叫“纸上展览”或者是“虚拟展览”或者是“数字美术馆展览”,但毕竟主要的还是在真实的三维空间里的展览。

  在这样的前提下,整个二十世纪关于如何做展览变成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值得研究,而且跟艺术史弥合相关的东西,过去艺术家,因为我这些年也做展览,有这个体会,以前的艺术家创作的都是个体行为,只是自己创作,创作之后自己看一看。中国历史上是把玩,几个文人雅士坐在一起看一看,不存在和公共交流的需要,现在不一样。

  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想到展览这个层面的事情,他的创作只是个人,一旦想到和公众、公共关系和空间有关,他的展览创作一定会发生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人经常批评说现在展览作品越做越大,但实际上是跟展览有关,是空间需要巨大的东西,需要一个体量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说装置在当今这个展览当中为什么变得越来越需要,不能说越来越重要,不能说绘画不重要,而是在这样的空间里它能够实现很多需要的空间关系的要求,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策展谱系考”填补策展历史研究的空白

  雅昌艺术网:我注意到除了六个策展人板块之外,有一个专门“策展谱系考”的板块,这是一个关于“策展的历史”的文献板块吗?以我们中国的策展历史来做这样一个版块,会不会有困难,或者说能够做到国际上的一个认可的程度吗?

  王春辰:4楼专门做谱系考,是一个背景知识的梳理。背景知识的梳理这一块又安排了我们的研究生,这个也是挺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我也在具体负责谱系考。因为我们开始设定了想了解,既然我们做策展,想了解策展,究竟在整个理解艺术史当中是怎么变化,突然发现没有一本书或者没有一个完整的线索的描述,都是在不同的方面。国际上也没有。出版了很多书,但是没有一本叫策展历史,现在我们有一本是叫《策展简史》是小汉斯写的,可是他那个是访谈,详细的原原委委也没有涉及到,虽然叫了那样一个名字,我们发现是一个空白点,真是空白点,然后我就组织这些研究生开始去查阅资料,结果查了很多资料,也找不到很多资料,发现所有的资料都是我提供的。

  为什么?这也说明什么?这些年我在留心这件事,发现我这些年出国去美国或者是英国、欧洲,我不断看到类似策展的书我都买,因为以前是花不同的时间买来的,这次我买了二三十本这么多,放在一起的时候发现这里面有很多内容,不同的资料之间逐渐内在构成了一条线索,这次的研究生都是以这些资料,比如关于双年展的大本的书汇集了所有双年展的主题、时间、图像、海报、展场,你一看特别丰富,又有专家协调到了关于双年展的问题,涉及到的理论,涉及到跟今天社会关系,有的书专门讲美术馆在策展当中的作用等等,甚至有的书专门谈怎么做最好的展览,我发现也许是职业的习惯,我们就收进了这么多的书,但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书在今天都用到这个展览上了,所以说是话外题,而且希望通过这次这样一个谱系的梳理,要做这样一个研究,就是研究课题就叫策展史,这就是深入研究到底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做了一个谱系考,其实细致的东西,大量的东西没有做。

  在发展当中有哪些策展起到了很多作用,我们都一无所知,知道的就那么几个人,知道一个塞曼,知道一个小汉斯,中国知道有侯翰如类似国内也有若干人,但实际上杜尚都知道他是艺术家,其实他是一个策展人,但是他不叫自己是策展人,实际上做了很多,组织很多跟策展有关的事,而且具有创造性,利用空间,这就是现代策展的发端等等。

  六所国际顶尖策展教学学院和机构的成果展示!

  雅昌艺术网:这次比较特别的是展览采用的方式,或者说在展览之前对于“策展”这样一个话题的呈现的国际化的选择,是选择了六所目前国际上,可以说是最好的开展策展教学的机构和院校,来共同完成的,给我们介绍下这六所策展院校的选择及其展览内容的构成?

  王春辰:因为做了第一次“超有机双年展”,就想在第二届怎么做,刚才讲的教学、教育,将来我们再做这样的双年展可能围绕着具体艺术教学也展开一次策展都有可能,这次我们想围绕着方法,策展本身是怎样来做的,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开会,王馆、侯翰如、余丁一起开会,一起讨论,大家提议就想到这一点,大家都关注,而且每个人都涉及这个领域十年,几十年,就想能不能组织国际上开展策展教学的单位、学校来做一个展览,大家说这个比较有意思,因为世界上展览很多,你这里又是培养这些人,所以我们就联系了很多学校,后来决定选择六所,中国两所,国外选择了代表性的四所。

  中央美院开展策展教育十年以上,当然过去叫艺术管理,后来在艺术管理当中又细分策展专业。关于如何开展这种教学,怎么去实施,怎么培养学生,到底是一个实践性的,还是一个理论性的,还是一个跨学科的,这都是值得探讨的,国内还有国美,国内也开展教学,也有一些,但是国内都没有西方开展的时间早,后来侯翰如推荐了法国的学校(马伽赞),这个学校是目前开展策展培训项目最早的一个机构,本来是附属于一个美术馆,这个美术馆就叫马伽赞,美术馆因为需要策展人,就开始了这样一个培训计划,大家就开始去学,接受,不发文凭。美国有一所,欧洲游两所,英国一所,加上中国两所。

 

  主题“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

  雅昌艺术网:主题“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已经给我们传达出一种“策展”作为在今天非常特别而且重要的一个角色的概念,是经过怎样的思考和讨论得出来的?

  王春辰: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比较集中的以策展为主题,为主线来讨论问题,应该说在今天整个全球双年展里这个还算是一个比较亮的一个关键词。有一些其他的展览提出很多关键词,我们的关键词只是一个方法,并不是说没有内容,内容是什么呢?我们这次叫做“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我们已经表达了一种态度,策展已经越来越独立,自身可以构成自己的一个声音,不是一个空洞的,我们只是被动地做一个展览,组织了几张作品放在墙面,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

  如果我们想认识艺术有很多的角度去认识,不是单单地是创作一个方面,过去说艺术创作都是艺术家怎么想,在工作室怎么做,其实现在已经变成是一个社会公共关系的一个方面,整体的,有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必然影响着什么样的艺术创作,在跟公共关系发生对话的时候,艺术一定发生变化,过去是一个静态的,现在可能变成是一个动态的,过去可能是单一需要,现在变成多重需要,所以说由于艺术的变化导致了策展的出现,由于策展逐渐发展又成为一个独立的东西,就跟艺术产生了互动的影响,变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一体双面,不可分割。

  所以说策展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我想强调策展在今天的作用和意义,当然不能是唯一的,不能说今天只有策展没有别的,当然在整个全球范围内很多专家也讲今天是一个策展的时代,策展人的时代,但是在这儿之外我们还要反思怎么看待策展,是不是策展具有最高的决定性的一种因素或者是权利,一切围绕着策展,这个变成辩证地去想策展的不足和局限,我们也在反思,围绕着这次展览除了我们邀请六个策展人他们都是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过实践的经验,通过这样的策展之外,我们还组织了系列的讲座,还有论坛,还有讨论会,我们想通过这种看作品、看展览,看工作方法,同时我们还去反思、思考,我们邀请了国际上的一些专家、策展人来讲述他们的体会,他们的认识。

  雅昌艺术网:除了展览本身,我也看到有很多丰富的外围活动,包括中国策展人集中讨论的几个论坛,能谈谈这方面的内容吗?

  王春辰:我们又特别组织了一场中国策展人怎么看策展,也组织了这样一个论坛,在4月12号叫策展的理由及其批评,是我召集的。通过几个方面可以看到有展览、有讨论有对话还有工作坊,我们想立体的从多角度,这些年国内不断去关注策展这样一个很热门,很有争议性,很有丰富性,同时还有很多空白和潜力和可能性的实践和话题推向一个新的层面,会更多地社会不同层面的,有艺术家、有机构、美术馆、收藏家、媒体、甚至社会公众都对策展有认识。

  如果他理解了美术馆的功能,理解了策展的做法,也理解了今天艺术这种变化就理解了,原来就是需要,如果他明天做一个策展人他也会这样做的,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在多层面的,有面对公众的知识上的普及和大家的交流,另外在做研究上也希望更加严肃的去讨论如何看待策展,策展涉及到什么样的内容,一个特点是当你刚刚进入到这样一个领域当中如何展示自己,过去我们讲知识是不断积累的,当我还没有积累到那么多的知识的时候我又怎么开展,所以说从我自己来讲策展既需要跨学科的知识,也需要丰富的和艺术的交流、了解的经验和能力和知识。

 

  “策展”应该是一个不断归零的专业

  雅昌艺术网: 尽管还没有看到展览,也无法预期展览的结果,但是做这样一个展览,您希望有一个怎样的

  王春辰:不断地,像一个不断归零的专业。归零,今天我们也是经常用计算机,弄一个消除键,一个恢复键,一切都恢复到原始状态,我觉得策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这样,当你做完一个展览进入到下一个大型展览或者另外一个方面,应该把以往的东西归零,为什么?你要面对一个新的东西,我想策展也是这样。

  通过不断的挑战和反思,因为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这样的策展方式能够把我们过去意识不到的问题集中起来。比如这次六个策展人提出了不同的六个概念或者六个主题,博弈论,翻译成游戏理论,有关于讨论社会方面的经济、金钱或者是权力之间的关系,讨论知识构成的未知或者是发展,或者是成长、生长的过程,其实都是很有意思的,邀请这些艺术家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组织一次展览,无法在国内去实现一个状态,邀请的艺术家有七八十人,艺术家来自于二十多个国家,这些艺术家也都参加了很多国际大展,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里昂双年展,MOMA的,古根海姆的这些邀请艺术家他们都有过这种参加展览的经历,从这个角度看,这次展览真的是一个非常丰盛的,来源非常国际化的。

  而且艺术家,不能说他们的水准都很高,因为这是一个过程,我们只是说他们都是活跃于国际上的一批青年一代或者是新锐一代的,或者是颇有影响一代的,甚至包括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获金狮奖的艺术家叫提诺这次也邀请参加了,当然他的作品特点大家已经知道了,包括他在尤伦斯也做过一次个展,他是看不见的,但是他是在过程当中,实际上他的过程已经在实施邀请了一个韩国家庭坐着火车到北京来,到美术馆来,这个过程就是他的作品,最后都是要有一个表现,通过这次展览,我们也感觉,包括我刚才在楼上也走了一圈,也注意到,这次还是值得期待,值得大家去讨论。

  因为我们做这个始终的一个目标就是不想把一个固定的模式告诉大家或者是展览只能这样做,我们说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去做展览,同时也有很多方式去理解今天所谓的艺术,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我们永远停留在一个比较僵化的或者是一个过渡保守的看法上,其实今天来讲叫什么是艺术,已经变得不可界定或者是不可以固定,什么都可以,但是一定是在某种条件下发射的,这一点如果大家理解了会让生活变得特别有趣,人们经常说难道这就是艺术吗?可能是,如果你想到这层可以改变。

  比如说一个普通家庭,假如说你家里收藏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像过去我们家里收藏老照片,甚至小孩喜欢收藏这个、那个很多东西,玩具,假如说你要开放做成一个家庭美术馆是可以的,就变得很有意思了,其实最后实现了和社会的公共交流之后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感觉什么,但是今天社会强调交流,强调不同的观看,变得非常重要,额就是说你想到了一种姿态都可以去实现的,至于那个东西要不要贴成是传统的绘画和雕塑都不重要,所以在今天包括这种展览,这种策展方式也让人获得一次新的理解什么是艺术的一种机会,我想这也是我们做展览的算是目标之一吧。

 

  500万资金支持,相当于央美美术馆一年的展览费用!

  雅昌艺术网:听您刚才的介绍非常期待,感觉这是一个接地气的展览,很实用、很有用。具体到实施操作的层面,这些来自不同院校的指导老师和学生,以及他们的艺术家;还有在我们整个美术馆里布置和安排,操作的层面再给我们讲一讲?

  王春辰:其实构思已经一年以上,进入到实施操作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当然之前要联系。去年的暑假是8月份开过一次会,就把这六所院校老师和策展人都召集在央美开了一次会议,开完之后就分头工作,组织艺术家,现在邮件可能有几万分了,天天都有,一发就是要面对很多人,这些策展人也确实是在不同的方面工作,因为他们自身还要工作,这又是一个特点,当然我们也可以讲策展人在今天来讲都不是单一的身份。假如说你是一个策展人可能面对很多的需求,你作为一个策展人不是在一个机构工作。比如我在美术馆工作,有很多人说王老师给我们策划一个展览,或者有很多概念,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去拒绝,因为自身这种工作方式和你的身份已经变成是一个多元的公共性,所以这次也一样,这些策展人也在不同方面工作之余,工作中也得到他们自身工作单位服务机构的支持,不断地工作,这次布展之前,二月中旬集中来到这里,当然工作场地我们8月份就确定好在哪个空间,我们把空间划分,

  雅昌艺术网:策展为主题呈现出来的面貌不一样。

  王春辰:不一样。通过展览的过程我们也知道展览不断地完善,其实在过程当中究竟最后这个展览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我们也不知道,虽然我们有这样的构思,但是并不能预见,那个展览开幕一定是那样,但是我们知道我们要按照那个目标去做,本身就是策展。你决定要做这样一个事情的时候,你知道很多东西你还不知道。

  最初一年多以前,我记得当时是一个冬天,王馆从韩国开会回来,我们一块讨论下一届双年展要做什么,时间很紧了,来年是12年,13年就做了,本来13年要做,但是因为我们学校校庆就推到今年了。做什么?怎么做?不能再想一个简单的概念,那个时候就开始考虑,其实那个时候讨论并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样,要请谁,谁来参展都不知道,全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就在想一定去做,然后就开始构思,现在回过头去想这个过程就很有意思,每一步都跟今天有关,但是每一步又都是不确定,每一步又确定了下一步,包括我们在过程当中筹集资金,其实一开始根本没有钱,一直到去年,一直到过年之前这钱还都没有。当然放假之前还是落实的若干,到现在过了年之后王馆包括我们美术馆的工作团队、公共教育,也有专门负责筹资基金的工作人员到目前来讲基本上需要的事情都落实下来了。

  之前也说过,一开始没有钱,发现到最后资金都找到了。因为什么,你会发现这个展览没有做之前谁都不知道什么样子,肯定没有办法给你资金支持,因为看不见,一般人给钱都是你要做什么,看得清楚。我们这个项目是越做越具体,大家说原来这样,很具体、很感兴趣,也愿意和我们合作,这个时候资金就进来。当然资金进来也不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进来,如果说一开始就知道能够进来这么多不更好嘛,通过这个我相信在做下一次双年展一定会有更多的社会机构来支持,为什么?通过前面做过两个他们知道,中央美院美术馆做双年展或者是做任何的大展靠谱,是能够实现的,因为他的追求和要求是一个向高目标,我们也不能说高目标是什么,但我们知道我们是抱着负责、严肃而且是一个公共性的前提,因为是非营利,我们也不带有任何商业目标,也没有其他的利益上的诉求,我们就是一个公共性,这个会获得很多愿意支持这种公共性的机构个人的支持,我相信下一次肯定是不等我们做可能就提出合作了,因为在这次也有其,包括七星集团,重点的也可以讲,甚至也提出下一次做我们一起来做。我们下一次还没有做,通过这次他都提出来了,他就看到了做这样的事情央美美术馆的姿态,这种学术的态度,做事认真,职业性或者是敬业精神,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雅昌艺术网:这样一个双年展的资金支持需要达到多少?

  王春辰:上一次没有这次多,这次会达到500万,这不是一个小数,对于美术馆的机构来说这几乎是我们一年的费用。

 

  一个看得懂的“策展”饕餮大展!

  雅昌艺术网:央美美术馆历来跟其他美术展览机构不太一样,因为毕竟肩负着背后中央美术学院的教育机构,中国第一美术教育机构这样一个背景,刚才您也在当中谈到了策展本身基于教学模式做了很多工作,在这里边把很多东西加进去,在受众欣赏过程当中,我想问的是基于教学因素的加入和普通人来参观这种东西的协调上会不会有问题?会不会感觉到还是一个专业的人才能看得懂的展览?

  王春辰:其实不是。这个展览现在第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做这个展览,也提出这个想法,展览本身就是面向公众的,公众有专业公众,也有普通大众,其实你只要愿意走进美术馆都能获得一种感觉,获得感觉是什么?原来现在的艺术,原来他认为艺术就应该是什么样子,从小说画画,一张画画的特漂亮、特好看、特真实就叫艺术,当现在走进美术馆会发现不是这样,甚至一个房子盖在这儿了,就像积木一样,搭建了巨大的积木,他就会想这个也是可以进入美术馆的,会消除他过去对艺术的一种固定的认识。刚才提到在今天来讲只要是把我们的生活变化一下就是艺术。只不过这个艺术不是像过去说只是专业,当然艺术还是有一个专业人在做,毕竟它是跟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东西。

  另一点很多东西是一看就懂,不需要那么复杂,比如进来里面有打字机,有一种观念可能观众不一定马上理解,至少打字机是传递信息,打出文字,这就是文明。这个时候他能够理解,包括到今天从历史来讲印刷活版、刻版,到今天已经是计算机了,手写都很少了,看到这个时候传递的信息,还有一点今天很多叫做展览和艺术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作品,而是通过这个方式告诉我们生活有很多变化,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或者是提醒我们、意识到我们生活里有很多故事,这也是艺术实践的目标,这个和普通观众进来,他看到了他也能理解,这就可以,艺术不是说有的东西是很复杂,很曲折,其实曲折这种东西或者是很抽象,甚至很哲学都没有关系,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一方面有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一方面也又可以很通俗、很能够接近我们自身理解的东西,这就构成了一个展览的丰富性。不是说作为一个展览全是阳春白雪,别人不懂,其实美术馆的公共性是面向各个层面的。

  还有一点,我以前也跟大家交流的时候说过,很多展览包括艺术品,包括知识,不是说一接触就懂才叫好知识,甚至说我们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白,相反说明它是一个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如果是一个东西我们一看很陌生,不理解,恰恰这个东西意味着有意思,可能经过一段时间什么都不是,也有可能,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发展以后变成一种新的知识或者是新的体验,这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今天的生活里,我们人的需要就是这样,不但需要一种我们不知道的东西。用生活来做比方最能理解,比方说我们生活在北京大城市,日常很熟悉,为什么周末你愿意去农村周边或者去旅游呢?你就是想获得一种新的体验,比如你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或者去了一个山上,渡过了一个周末,突然觉得一下焕然一新,当你回到城市里都感觉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需求,有获得一种新的体验的需求,艺术品叫做艺术其实给人不断地带来一种新的体验,当你带来新的体验的时候,你可以把它叫做艺术,但是之前没有办法判定是不是艺术。

  比如在三楼就是大的集装箱放在展厅里,几乎是超出任何人的想象,你想想集装箱是运输的工具,体量又大,怎么可能放到美术馆呢?不可能,可是在今天来讲,我们作为策展人,作为美术馆都会接纳这个东西。策展人想我就要用集装箱这种大体量的搭建一个空间,说得通俗,很酷,很壮观,这种壮观就是有一种体会,刚才在空间我一走就感觉到,说明现在的美术馆,我们这些做美术馆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很包容,我们都愿意把这种不可想象的东西放到美术馆。这就是一个过程,这也是获得体验的,一定会有体会的,一看很好玩,当然人们一开始也很怀疑,把这个东西搞到美术馆,其实这就是给人增加体验。当你获得这个体验之后,你下一次进入到你的生活里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个东西可以改变,比方说一个东西像废墟一样没用的东西,可是把它改变一下变得很有趣,这就给人增加了生活的知识,其实也是这样。所以说世界上有艺术,但是艺术不是固定的,它是不断地变化和变动的,这就是今天我们怎么去理解艺术。

 

  展览更像是MBA教学大纲里的经典案例!

  雅昌艺术网:关于教学这一块,我在其中也是有一个人李马尔克普洛斯谈策展,他谈到说策展项目的批评者认为不可能有一种本质而言属于实际操作的职业能够给他提供一个理论,他的意思是策展是你不能教会他的。另外策展项目的支持者则认为或许可以讲策展研究作为艺术史的应用形式。在这方面听您介绍了那么多,也设置很多环节给他们提供至少是一个机会让他们看到一种可能,在这方面对于您自己也是一个美术馆做了这么多年策展经验的人,我想问问您自己觉得“策展”教的会吗?这个展览能教他们什么呢?

  王春辰:刚才也提到,刚才他讲这个说法是对的,两方面,一方面有人赞同他们可以交流,一方面怀疑,但是即便怀疑的人还是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上刚才也讲,其实是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不断产生新的知识。这个教法我更愿意通过我的自身,虽然我没有学过,商机我现在也在美术馆工作,也做策展,我自身没有学过,我是在实践当中学习,一开始我也不理解这个展览怎么回事,我们现在都是在实践中,如果是这样,既然大家都是在实践中学习就不要去教了,大家都去实践去做吧,其实不是的,因为过去没有,所以大家从实践中学,可是大家一旦在实践中学了这个东西难道说不应该把学到的东西再回馈给需要再学习的人,其实就是这样,知识就是这样不断产生的。虽然说我们过去没有学,可是我们所学的东西都是策展当中会涉及到的,第一它是跟艺术的历史有关,同时也跟艺术的理论,为什么说不断强调理论化呢?只学历史而不研究理论,是无法获得艺术开放和艺术变化的,只能说艺术就是古典的,就是要画写实的,或者是唯美的,这个时候你就没有办法做这样的工作。

  另外一点学这个东西这个人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因为毕竟是面向公共的,策展或者是展览一定是公共性的,要求学生要改变面向公共性,过去我们读书至少读好书就行了,可以不去理解这个世界,所以说通过这样的策展属性,第一有可交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可交的,就是学这个人未来会不会变得更加愿意参与到公共性当中,所以说我想这个专业更像是MBA职业经理人,就是商务管理一样,在商业管理上,怎么管?你交一个方法就能把企业管好吗?或者经营就是这样的,可是毕竟人们总结了很多经商之道,企业管理的经验和体会,还是要有迹可寻,但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知识,没有一点知识背景上来就学MBA肯定是无效的,策展也是一样的,我想策展一个是结合了实际,同时也结合了一种专业知识的新的能力,新的技法,但是自身不是一个知识框架,不是一个具体的知识,学了几个条归叫知识,视觉上肯定没有一个MBA的知识,但是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营销,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人肯定都要知道这些,作为一个策展人,美术史要知道,艺术的理论要知道,当今的学术热点要知道,当今的社会关系变化的结构性的关系、关联要知道,如果不知道没有办法去实施。

  另外一点就是关于组织涉及到展览本身的方方面面,这个是靠实践一学就会,或者一实践就知道,比如接触公众空间怎么应用,媒体怎么接触,甚至和企业、个人包括筹集资金都涉及到,所以是一个多元的一个实践为核心的一种新的能力或者是新的工作方法,当然也可以有新的专业,这个专业绝对不是一个死板的,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只能这么学,学了之后一定能做会不行,一定是开放,多方面了解,可能也许对他的知识需要的是多方位的,也许不是专家,但可能是一个杂家,当然在这个方面由于你的策展已经发生变化了,由于你策划的展览不一样,你可以在某一方面比较擅长,在某一方面你可能一知半解,这都有可能。

  雅昌艺术网:虽然我们做了这么多也不能预知最后出来的效果,包括人们对他的一个评价结果或者怎样,但是我们都知道目前与中国艺术圈的状态来说,策展人很兴盛,受到的批评也是很多,以前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现在有个说法叫人人都是策展人,层次的高低也是大家经常去病诟的一个问题,尽管不能预测这个展览的结果,但是我们还是想知道您对于这么好的一个展览对于目前中国艺术圈里边策展人的生态,您觉得能够有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王春辰:应该是一个示范作用,作为一个今天的策展人他的工作方法应该是什么,我自己通过自己的体会,工作、实践,一个策展人有很多的工作方法,会涉及到很多方面,有的展览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是一种单一的,假如说架上绘画,根据这个主题选择一张作品往墙上一挂,很简单,这是一种,另外要构思,去想这个时候策展像导演一样或者像制片人一样,甚至说自身就是艺术家,因为他要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我要包括什么,我这个主题产生之后要设计什么内容,这个时候策展就是一个导演,这个时候他的功能就不是单一地选择什么艺术、选择什么作品,哪一类的东西,这个时候他要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这一点是我们今天,走到这个层面才是真正的策展,真正核心部分,也就是我们说今天作为策展的一个核心,策展有很多旁支末叶,有很多方面,这是核心,这是真正的核心,我们这个希望作为一个示范,或者是一个范本。

  雅昌艺术网:好像IBM的经典案例一样。

  王春辰:我是这样看的,我跟大家交流一下,包括我也组织论坛叫“青年策展人论坛”在4月12号,我把国内经常做策展的段君、盛葳都叫过来,十一个人,加上我十二个人,这样大家去讨论,每个人都有体会,我一说大家都很感兴趣,来参加都要写好文章,就谈自己的体会,谈你自己这些年的心得,这个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很有效的对话,因为我们这个展览还没有出现,现在他们都是谈自己,可是我们的展览,我们的会是在4月12号,其实展览已经开幕一个月了,为什么要那个时候呢?我就是想在那个展览的时候还能看到展览,一定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说我们自己同时也是批评,因为不见得我们做过的事都是无可挑剔的,恰恰是我们不断地做,我们不断地接受反思,接受批评,才使我们工作变得更有效,更有目标,我想通过央美这次“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的双年展,对中国整个今天的策展领域和从事策展职业的人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让大家都去看一看、讨论一下,不是说这个展览就没有问题或者是完美无缺的,不能这样认为,只能说既然是国际上教策展的专业、学校培养的学生都这么工作,你们来看看到底他们的工作里缺什么、对不对,或者还需要什么,就是这样的。

  雅昌艺术网:很开放的。

  王春辰:很开放的,策展人是这么工作的,还有哪些不够都可以提出来,开展这些策展专业的学校也是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意见,他也不是固定的,包括这次我们工作可以这样讲,我们是想让六个学校都提供他们的教学大纲,教学读物、教学规划,很多学校都没有,或者都不完善,因为是在摸索中,不能确定,当然我们要组织,大家也要说一下,不能什么都不说,阅读书目都要说一些,这个书目我跟你讲,包括美国,说你们开展的教学有没有让学生读的参考书?我们也没有固定的书,你们就问王老师吧,让我提供。通过这个大家都说既然这样我们就列举一下,平时我们可能涉及到,但是没有集中地想这个书就是这样的,但是通过让大家想问题,所以我们都列出来,中间有交叉,包括我们这些年买的这些几十本跟策展有关系,都包括在里面,真的是很好,所以说我通过这个发现策展真的是一个值得研究,但是开放的,不是固定的。

  雅昌艺术网:非常感谢!

(责任编辑:张凡)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