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虎谈书画:笔墨是艺术家的呼吸 鉴定最后的依据

2014-01-13 23:44:11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张

徐小虎

  Who is she?徐小虎先生被《新周刊》《南方都市报》等诸多大众媒体评为艺术史学者中的异类,书画鉴定领域里的特立独行者。因为她的博士论文指出藏于台北故宫的五十多幅吴镇作品仅有四幅为真,后又鉴定怀素的《自叙帖》不可能出自唐朝人的笔迹,是明朝中晚期作品。这类“耸人听闻”的研究成果让她在台湾学术圈遭到冷藏二十年之久,却得到了欧洲资深亚洲艺术史前威Dr. Roger Goepper、荷兰林布兰检验所所长Ernst van der Wetering、与伦敦大学“艺术史之家”Warburg Institute研究员Paul Taylor的极力推荐。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了徐小虎在七十年代与当代最富盛名的书画藏家、鉴赏家王季迁的对谈——《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徐小虎坦言,正是因为与王季迁的持续8年的访谈,让她深刻认识到中国笔墨的魅力与笔墨作为一种鉴定方法的重要性,也正是在与王季迁请教探讨后,她潜心于台北故宫,做出了系列研究。

  《功甫帖》的上博与苏富比鉴定之争成为新年之交的大事记,其中引起的舆论争议之一是专家以笔墨进行鉴定的科学性。在徐小虎看来,即使X光、红外线检测再发达,笔墨仍是鉴定最后的依据。

  而谈及当代水墨的艺术价值,徐小虎认为,把中国画分成传统书画和当代水墨是很silly(傻)的事情。“如果你不懂笔墨,就别拿毛笔。毛笔就像一个笛子,你不会吹,拿来就大吹大嚷,还自以为是创新,实际是毁灭自己的文化传统。”徐小虎如是说。

  谈鉴定:笔墨当然是鉴定最后的依据

  雅昌艺术网:最近出了一件鉴定界的大事,藏家拍回了由苏富比专家团队鉴定为真的《功甫帖》,上海博物馆研究院通过鉴定笔墨、印鉴和双钩廓填的方式证明其为仿品。首先您是否有了解这件事,其次有网友争议,认为靠笔墨的判断,不算是科学的依据,说“大部分笔法丰润流畅,但部分生涩别扭”,等不足为据,您怎么认为这种看法?

  徐小虎:我不知道这件事,但是从鉴定方法讲,笔墨肯定是最后的依据。因为笔墨是艺术家呼吸的痕迹,个性、力道都可以在笔墨当中显现出来。当然,鉴定的方法越多越综合,证明为真的概率就越大。王季迁先生给我打过一个比喻,如果一个艺术家的画里用笔多,追查它的蛛丝马迹也就越多,如果艺术家两笔就画完了,凭笔墨断案就比较难。

  雅昌艺术网:这样讲还是有一点抽象,我没有见过古代艺术家写字,也无法在现场感受他用笔的力道,怎么能判断这就是他的字或画呢?

  徐小虎:笔墨判断法是有步骤的,我在研究中提出过一个术语叫“笔墨行为”,以前大家看的只是“笔墨”,只关注一个笔画的形状,而我关注这个笔画时间上的演变或者说进化。比如在判断唐怀素《自叙帖》的时候,我发现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隋朝、唐朝、北宋都没有这种草书。《自叙帖》的笔墨的行为是蛮激烈的,同一个动作一直做,一直往右转,像打鸡蛋一样。

  后来我找着和它很像的一个东西,是洪武时代的。唐朝做不到,那时的笔不够快,纸上矾太多,不够软,笔没办法那么动,要纸比较生才能有这种动作。所以通过对比,发现《自叙帖》这种美丽的草书是明朝中晚期的东西,应该是15世纪初期或中期的,要到那个时候才能做到这个程度。

 

  谈造假:古代鉴定难不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是因为帝王藏家太贪

  雅昌艺术网:古代的作品有鉴定之难,因为年代久远,艺术家不健在,无法亲自点头yes摇头no了,但是现在有第三方机构提供平台帮助藏家联系艺术家,并通过互联网高清扫描、数字化编码,是不是就减少鉴定的难度?

  徐小虎: 首先古代的作品难鉴定并不是因为年代久远,一个艺术家的笔墨是过多少年都可以识别出来的。但真正的问题是造假的太多,为什么造假会多呢?因为从一开始,做收藏的帝王将相就不是为爱藏艺术,而是为贪。唐太宗说,朕要王羲之。其实他根本不知道王羲之的字长什么样,他想着,我要别人拿不到的东西,表示我们鲜卑人很懂汉朝文化。怎么办,皇上开口了,底下就得来造假了。如果是为了爱,你用不着抢它,拥有它,像你听到了音乐,你不能把它踹到口袋里拿回去。

  雅昌艺术网:那您如何看待现在的利用互联网提前备案的鉴定方法?

  徐小虎:当然这比古代会方便很多,但是会有一个问题,艺术家本人可能会承认其实不是他自己画的画。过去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我赶着去总统府吃饭,没有时间画了,先让学生画,我来提字。对于藏家,如果知道了这是他学生画的画不是本人画的,会很伤心,但从艺术史来看,这没有错,艺术家认可这幅画,才会提字。而艺术史家关注的是笔墨的时代特征,无论是学生的笔墨还是艺术家本人的笔墨,呈现的都是时代的特征。

  雅昌艺术网:是的,在藏家看来,如果一件作品被鉴定为伪品,它就好像变得一文不值了,实际上它有很丰富的文化价值。

  徐小虎:一说这个是假的,藏家就觉得要贬值了,这是很功利的心态啊。我爱一个人,管她是白雪公主还是灰姑娘呢,只要是爱,那在心里也还是美的。我觉得《自叙帖》好得不得了,即使不是唐代的作品仍然是很美的,生动的,充满了现代感。它是台北故宫最爱的一个东西,复制成围巾,因为它真的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一个那么好的作品,它不是唐朝的又怎样?我们知道这是明朝的,很棒,一个明朝书法家的新发展,那是多好的事情。

  谈鉴赏:笔墨是头等的,如果你不懂笔墨,就别拿毛笔

  雅昌艺术网:您谈到了鉴赏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觉得中国传统书画门槛太高,看不懂也欣赏不了它的美感。

  徐小虎:是的。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文化孤儿,像我的父亲,五岁以前,四书五经都背完了,中国文化基础是一辈子都不会忘了。现在没有人有这样的学养基础,我们的文化的宝贝被一场场革命切断了。这是一个很凄惨的事情。现在剩下的毛笔,大家也不用了。在我的心里,笔墨是头等的,相反,我们还一直朝西方看。西方其实是不懂笔墨,二十世纪出了一个拿着木棒滴画的波洛克,才被捧得那么高,要是拿到中国看,王季迁说过,要是他能进艺术史,那我就闭着眼睛画就能进了。

  雅昌艺术网:这个很有意思,为什么你会觉得波洛克在中国的参照系里就小儿科了呢?

  徐小虎:我们的郭熙很早就说了啊,你不会画画,你就拿泥巴扔到墙上去,然后把纸黏上,等到泥巴干了,你就可以把纸拿下来,就是一幅很美的作品。因为这是按着自然而做的。波洛克的做法就是这样,他利用自然重力来做画,展现的不过是自由。没有控制的自由是散乱的,有控制的自由才是美的。

  雅昌艺术网:那您怎么看待有艺术史家认为正是因为中国太重笔墨,文人画走到了尽头这一现象?

  徐小虎:不会的,中国的毛笔本身有好大的发挥和潜能。哪一种笔会像毛笔一样有尖、有肚、有中锋、有偏锋,一支笔就可以延伸出那么多丰富的变化。我认为我身边就有两个很好的做了突破的例子,一位是王季迁先生,别人知道他都是他的藏家身份,在我心里,他是这个时代我见到的最好的文人画家,他像古人一样通过模仿习得不同艺术家的笔墨技法,而后又能圆融地和谐地运用他自己的画里,是多么美妙;而另一位我所认识的艺术家李安成先生,他挥舞扫把般巨大的毛笔创作,不勾勒轮廓没骨的水画、墨画和干笔画。平常的绘画对观者叙事抒情,未注重“笔”与“墨”本身的触觉或感受,而李安成的画就像纯净的古典乐,释放出水墨毛笔与纸张融合时能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

  雅昌艺术网: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当代水墨有两套系统,一种是传统文人画的延续与发展,一种是以不同媒介介入到水墨中实现突破?

  徐小虎:把中国画分成传统书画和当代水墨是很silly(傻)的事情。哪有讲现代社会而把笔墨分开呢。艺术家会反映他的社会,20世纪以来我们陷入了一种病态,有人说20世纪是出大师的时代,但是看看尼采、萨特这些哲学家他们对未来都是很悲观的,也是这时候诞生了摇滚乐重金属。这不是大师的时代,而是大嚷,这个世纪好像生了病,艺术家的绝望和失望自然会流露出来。但并不是大嚷就要抛弃旋律,即使是重金属,也有旋律节奏之分。你要用中国毛笔,就得懂用笔的好坏,尽量不要有败笔。不会用毛笔,为什么要用毛笔画呢?毛笔就像一个笛子,你不会吹,拿来就大吹大嚷,还自以为是创新,实际是毁灭自己的文化传统。

(责任编辑:张婷婷)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