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 如何走入城市空间

2013-12-05 11:41:27天津日报

  

  近日,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对许多普通观众来说,装置艺术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虽然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它是一个姗姗来迟的艺术品种,但在世界范围内已然很主流,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级大师比利时艺术家阿纳·奎兹,他曾经创造一件城市装置艺术品,为20万人口的小镇带来200万游客的奇迹。阿纳·奎兹认为,优秀的装置艺术作品,不仅能提升城市形象,而且能提升城里人的艺术鉴赏水平,正像他说的:“一件好的装置艺术作品,对一座城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可能不会马上产生影响,但当这座城市的人们每天都要经过它身边,这种潜移默化就开始发酵了。”此次展览在天津和北京两地同时开展,展览汇集了王广义、傅中望、崔宪基、邓国源等国内活跃的一线艺术家作品。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当今国内装置艺术的一流水平。作为当代艺术重要代表的“装置艺术”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艺术?装置艺术和我们的生活、城市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装置艺术的魅力在于思考

  和以往的美术展览不同,记者在天津美术馆的二楼展厅中发现,“零界”装置艺术展中展出的所有艺术作品都很“特别”。

  这些作品要么悬在房顶,要么摆放在地上,或者是借助墙体与地面形成完整的整体结构。只有一些无法在美术馆展厅空间展示的大型作品,才利用图片的形式进行说明。

  在现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不是以单一的视觉平面艺术形式来进行展示的。在一组名为“裂变”的装置艺术前,记者看到这组作品以平常所见的砖头作为创作的素材,艺术家将普通的砖头用艺术的手法进行雕刻,重新组合拼接之后,在人们的眼中却变成了另外一种模样,人们很难在作品中再看出砖头原先的样子,一种“裂变”之后的美感油然而生。

  创作者在作品说明中这样解释道:“苍天造人,人是普通的、平等的、合群的、自立的,这很像砖,但人必须接受磨难、创伤,关键看能不能在破碎中重生,这种人格意识是每个人都有的,是最可贵的潜能。为了激发人的潜能,促使我用砖作为材料,创作了这组作品,来表现人格意志。”

  记者发现,展出的作品几乎全部都有这样的“效果”,初识感觉平常,当参观者慢慢理解了创作者的意图之后,装置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的震撼,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这正是装置艺术的魅力,也是年轻人所善于接受的艺术方式。”天津美术馆执行馆长马驰说。他认为,装置艺术是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的艺术形式,无论从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从艺术表现的内涵,都更符合当今年轻人的思考方式和审美理念,这就是装置艺术的魅力,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正是因为如此,装置艺术才能够越来越多地吸引人们的视线,也由此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城市文化艺术形态。

 

  感性欣赏理性面对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李道柳说,此次展览的主题命名为“零界”,“零界”就意味着一种没有边界的边界。来自天津大学的退休教师李建说,自己曾经在美国的大学做过两年访问学者,对于各种当代艺术形式很感兴趣,之前接触的装置艺术几乎都与“叛逆”“个性”“小众”等名词相关。但是,随着近年来艺术表达方式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装置艺术已经形成了主流文化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涌现出不少当代艺术家,都开始进行装置艺术的创作,这次展览无疑体现了主流艺术的思绪。

  据主办方介绍,从展览开始至今,每天都有不少年轻人特地到美术馆来观看展览,这在以往举办的传统展览中并不多见。在展览现场,来自天津商业大学的刘俏杉同学对记者说,她是一名正在读公共关系学的研究生,公共关系学是以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而装置艺术又往往以社会现象作为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因此这样的艺术形式,对于她的专业研究方向也有很大的帮助。她说,很多像她这样的年轻人都对当代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一方面,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符合互联网一代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另一方面当代艺术所提出的问题同年轻人思考的角度相吻合,所以说,作为当代艺术形式表现方式之一的装置艺术能够让他们这些年轻人接受。

  她进一步举例说,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一大特征就是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为“互动接受”,比如单纯地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是“被动接受”,而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则喜欢在欣赏的同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是“添加几笔”,这就是年轻人所理解的“互动接受”。而装置艺术展览,正使年轻人置身于艺术表达形式之中,通过与作品“对话”的方式来引发“思考”。

  参观者对尚不熟悉的装置艺术并非一味地追逐和附庸,也提出了理性的见解。张芳是来自天津某中学的一名美术教师,画了几十年的油画。当她站在装置艺术作品前,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张芳认为,装置艺术可以是艺术实验的一种方式,但是否有意义,还是值得考虑的。有的参观者认为,有的装置艺术作品过于简单、粗糙,和传统的美术的审美标准大相径庭,让人无法理解;有的装置艺术作品不知所云,有博取眼球,故弄玄虚之嫌。

  对此,主办者说,引起人们的议论是很正常的,他们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的人知道装置艺术也是艺术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表达方式。人们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装置艺术,也是促进艺术健康发展的必要方面。

 

  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展览开幕当天,来自国内众多的艺术家就装置艺术的话题进行了研讨。很多艺术家认为,装置艺术不是小众艺术,也不是让人看不懂的艺术,装置艺术应该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应该让更多更好的作品进入公众的视线,也让更多更好的作品走入城市的空间。

  目前在很多国家的美术馆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主流的艺术表现形式。近年来装置艺术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比如今年5月份,由荷兰艺术家霍夫曼设计的大黄鸭,在中国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正式“下海”展出,大黄鸭作为临时装置艺术品的展出,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并一时成为香港重要的城市景观。当今年9月份,大黄鸭走进北京园博会的现场时,同样再次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反响,人们站在大黄鸭前所产生的思考与震撼,是观看前从来没有过的。

  曾在国内外受到关注的装置艺术作品《在花园》的创作者,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邓国源介绍说,当代艺术是最现实的艺术,它和人们的经济、生活关系最直接也最密切。

  的确,不少艺术创作者都开始将装置艺术与城市生活联系在一起,作品的主题更多地开始从简单的生活思考,转向对历史的文化表达、环保的理念诉求等更多的概念。国内外很多城市也开始邀请艺术家根据城市的历史、人文等特征,进行装置艺术创作。邓国源说,“作为当代艺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装置艺术在国外流行很多年了,近年来在国内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作品越来越成熟了。”他进一步解释说,装置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公共艺术,是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的艺术形式,从城市生活的角度上看,装置艺术最主要的是给观众带来视觉惊艳,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一座城市,需要这样的艺术思考,也为城市生活注入了创新的活力。

  当装置艺术品真正走进城市生活空间的时候,给城市带来的益处是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邓国源教授说,目前他正受杭州市的邀请,为该市正在建设的世界实验建筑中心设计一组艺术作品,这组名为“诺亚花园”的作品就是通过六面单反玻璃组成的六组空间,来展现人类不同风格花园的景象。人们走入其中,可以通过镜子欣赏到花园的美景,而当夜幕降临,美轮美奂的花园影像就只剩下通透的玻璃,影像的存在与虚无,让人们对未来世界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思考和联想。他说,装置艺术其实是最真实的艺术,装置艺术走入城市生活空间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大家心态放下来,通过和作品的接触,开始了对于未来思考的关注。

(责任编辑:周梦平)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