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plus评委专访】叶永青:好跨界需要双方的认同感
2013-04-12 15:20:43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3年4月1日,“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12)”之艺术普拉斯(PLUS)正式上线,该奖项旨在表彰去年年度内在艺术跨界合作领域中,最具创新性、艺术性和影响力的商业品牌,也是历年来“AAC艺术中国”中首度针对商业品牌的评选。4月15日网友投票渠道关闭后,7位专业评委对入围的商业品牌进行最终的评定。
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有:著名艺术家徐冰、霖杰公关董事总经理包一峰、著名艺术家展望、著名艺术家叶永青、时尚传媒集团副总裁苏芒、《外滩画报》副总编曾进、智威汤逊影视制作总监鱼飞。
雅昌艺术网第一时间连线评委叶永青,正在大理的他向我们阐述了独到的跨界经验。
艺术plus评委:著名艺术家叶永青
雅昌艺术网:叶老师您好,很荣幸您能给我们分享艺术与商业跨界的价值所在。如今越来越多商业品牌赞助艺术项目、展览,您认为造成这般现象的原因是?品牌聚焦中国当代艺术,是否与近几年的中国当代艺术逐渐卷入金融化有关?
叶永青:品牌介入艺术的原因不是那么简单的。大多数中国企业这么做的原因,是希望将艺术的活力、想像力注入到企业的形象展示中去。中国企业里,很多高管是艺术的爱好者,他们的投资可以说是比较纯粹的、具有奉献精神的,也是代表企业个人的做法。而西方就完全不同了。诸如洛克菲勒等大企业,家族企业的子女是无法天然地继承遗产,需要建立基金会等其他方式承接父辈的财富,而这些资金流向通常是艺术、文化、慈善等,西方有一系列的关税以及其他机制的制约,来让家族企业去扶持艺术产业。所以,并不是说西方就比我们爱艺术。在那儿的企业支持、赞助艺术,意义又是不一样了。
雅昌艺术网:那如您所说,国内的企业赞助艺术“比较纯粹”,我们也发现一些国内的商业地产纷纷建立画廊、设置艺术空间,对此您怎么看?
叶永青:国内企业由于高管的个人爱好、或者某个项目的资本管理,设置“艺术化”的资产分配,但大多是个人行为,这是受单一企业的制度所影响的,它是否是长期的、公开透明的,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不一定能持久。
雅昌艺术网:您最近与山本耀司先生合作推出了一个系列,他推出了几款成衣和包包,能和我们介绍一下吗?
叶永青:我是和山本先生进行邮件交流的,也递了几次自己的作品,除了和鸟相关的作品,也呈现了一些抽象涂鸦给他。其中有一幅跳动的心,类似我的作品《伤心》,就被最终点缀到了一款包上。
雅昌艺术网:作为艺术家和品牌的商业合作,您会如何平衡个人的艺术性以及商业设计的局限性?
叶永青:首先我很喜欢将自己的作品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大家的。现在公众能看到艺术的地方实在太少,除了展览,出版等方式,我可能会借助其他平台去展出自己的作品,成熟运作的商业品牌是一种路径。其次,在选择合作的品牌上,也要看是否契合的。山本耀司先生的时装很少有比较严肃的正装,是有点“流浪范”的,也是与社会有些距离的,它挖掘了一些潜在的“生气”和“人情”,这和我的作品是符合的。艺术和时装设计,都是找到了一个载体去“与世界说话”,只要找到彼此的认同感,都能成就一次成功的跨界。
(责任编辑:彭菲)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