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研讨会与观众互动 呼吸和陌生感是艺术的张力
2013-01-15 00:48:33雅昌艺术网专稿
雅昌艺术网(孟玉芳)2013年1月13日下午4点30分,“刘小东在和田”北京站展览相关活动《在中亚:历史与现实研讨会》之“地缘现实与文化想象”在今日美术馆举行。研讨会结束后,艺术家刘小东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互动,在回答观众提问中也迸发出灵感之火花。
郑妍: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在场的观众和嘉宾参与到我们对话的环节,可以尽量地提一些问题。
观众:刘老师好,我可能提的不是问题,想说一些看法。我觉得像今天上午从十点开始到现在,包括刚才以前都在讲和田的历史问题,我的想法,不知道刘老师是怎样认为的,我觉得就是想到那儿去就去了,没有想和田几千年前是怎么样的,现在出现一些什么问题,那里生产什么,可能就是对祖国的一个敏感性的认知,觉得我需要去那儿就去了,也不是说一定要到新疆的哪个方位,这才是艺术真正想要表达的,而不是考虑其他的问题,包括像刚才很多人都说到现在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很多都是像外面的装置,还有平面设计,您的画面更多的是一些中国平面百姓生活,这些还是当代最推崇的,您画完和田之后不是因为很多人想去没有去过,或者再去一次,就是在一个画面中看出什么才是生活最真实的东西,去追求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说现当代追求什么,就跟着人家去做,就是做简单的自己。
观众:刘老师好,我是哈萨克族,新疆人,我本人是学人类学的,我对艺术不是很精通,但是从我自己学科出发,因为人类学是对异文化的一个解释,我们解释出来的成果,这个文本称为“民族志”,如果拿民族志比作您绘画的作品,我自己经常会在我自己的研究、学术文本中会考虑一个问题,我想要无限地接近真实,用我的文字接近当地的生活状态,但是毕竟有主观因素的局限,再加上读者修改他自己不同的背景,自己不同的理解,这种无限的还原真实不可能。但是绘画艺术视觉表现、影视的表现能给观众一些自己想象的空间。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根据自身特点看待作品的时候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评价,我想知道您是希望别人对您的作品有一个怎样的评价?谢谢!
刘小东:就是“不一定”,我希望有一个“不一定”的评价最好,因为太一定的东西就没有进步的空间了,还是要进步下去,艺术的事情大家都愿意用真实,追求真实,其实追求真实很可怕,尤其在现实生活里千万别追求真实,追求自然就可以,真实很科普的,真实被揭穿了都很绝望,绘画的真实和现实的真实是两回事,是平行的关系,也没有绝对的真实,所以我喜欢引用刘亮程的话“不一定的新疆”,我希望我是“不一定的刘小东”。
观众:刘老师还有兴趣到新疆去吗?
刘小东:当然,但是什么事不强求自己,刘老师觉得我画了新疆不去新疆好像对不起新疆,人家不这么想,我也不这么想,可能一辈子再也不去了,都有可能,因为上一次去新疆已经二十多年了,1984年还展出过一些作品,所以随缘。
观众 :刘老师好,我是你多年的粉丝,我昨天刚刚从厦门的一个县城赶过来的,我是06年毕业的,我一直特别喜欢您的油画,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看你的很多风格不同的东西,因为我们小时候接触的都是告诉我们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义,我想知道刘老师你对待自己的画的看法是你希望让别人解读你画背后的意义还是去关注你绘画本身?因为我本身处在你说的城乡结合的郊区,因为社会的变革,出现很多特别有意思的事,特别荒诞。我觉得别人把你的绘画定义为现实主义,但是我更加感觉可能你表达的不是正常意义讲的现实主义,甚至有一点荒诞的感觉,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
刘小东:脑子里别有主义的概念一切就都解决了,哪有那么多主义?我早就说了现实只是提示你,给你很多提示和让你有一种激情从事你的欲望,它是两层关系。然后你的作品返过来又能对现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你预想不到的东西都可能会产生,只能是这样回答。
观众:刘老师您好,现在我脑子里特别混乱,我有很多想法,昨天看了你的展览到今天听了三个单元,我不能说特别了解您的绘画,过去通过很多渠道知道您,但是我觉得昨天特别感动和激动,昨天我看到的是一个特别真实的您,我看到您的手稿,写的日记,我几乎都读了,还拍了一些照片,我觉得那里边体现了一个特别真实的你,你的想法,你碰到很多困难,这是很正常的,包括你的一些梦境,这个特别能打动我,因为“刘小东在和田”我看到两个大部分:一个是您和您这个团体做的事,因为这是一个项目,不是你个人的行为;第二是您自己个人的行为——绘画行为。刚刚那位先生一直关注您和您的作品,和当地的关系,包括这个展览和今天早晨其他两个单元的关系,做这个项目抛出的问题,因为我现在很混乱,所以会讲得很混乱。原来我也看过您的《三峡》的作品,真是看得特别少,但是昨天看了您四大张之后我体会到了画面的呼吸感,我很深刻地体会到了,我看到你的手稿,昨天我拿到小本,今天上午我读的时候也有你的一些日记,但是没有手稿亲切的呼吸感,现在丢失了很多呼吸的东西,我记得小时候如果有一些文字出现在刊物上,铅印的感觉,会觉得那是一种有力量的感觉,因为文字被打印出来,但是现在有太多的东西之后,回头看手写的东西真的很有感觉。刚刚一边听讲座一边想您平常是不是也经常记日记?
刘小东:平时从来不写日记。
观众:您这个日记就是为了这个展览做的吗?
刘小东:可以这么说,因为那一段就是为了这个工作,这一段所有的时间应该是开放的。
观众:您以后还会继续记日记吗?
刘小东:有项目可能会记,也可能不记,只是这个地区比较复杂、比较有趣我就会记,因为我除了画画就是吃饭,没有什么好记的,因为那个时间全部投入进去,晚上没事干,写点儿东西倒是挺充实的,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交待,整个做什么样的梦,碰见什么样的人,人家说了什么样的话,记下来,就像你说的有呼吸感,整个作品和人有呼吸感。
观众:想问一下刘小东老师,我也是比较八卦,不只是对作品感兴趣,也对您个人的体验感兴趣,比如刚刚那位同学说的日记,我印象很深,比如听到沙尘暴,您宁愿睡觉也不愿意清洗,在旅馆睡觉被噪音吵醒,您的神态和反应是特别让人着迷的,想问一下您现在回想那两个月最直观的感觉是什么?
刘小东:沙尘暴,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沙尘暴,满嘴都是沙子,燥热,太热了,白天出不了门,其实我太懒了,白天可以出门,中午以前蛮凉快,但是那个时候刚睡着,到下午太阳落山还很热,一直到半夜都还很热,当然也好一点,最凉快的就是凌晨到上午,那个时候好不容易睡着了就算了,我的这些画基本都在太阳落山以后画的,他们的太阳落山以后天还亮很长时间,比如七点半太阳落山,十点半天还亮着,基本上都是七点,一般是七点到十点,折腾之后七点半,然后就十一点了。
观众:“在和田”这个主题和您本来的生活可能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您做了这个作品,您觉得这样的作品和您本身有什么联系或者会在您的生活里边留下什么印记?因为一般来说作品是作家本来生活的一部分化身的,想问一下这个问题。
刘小东:看怎么说,当然艺术家应该表达自己熟悉的部分,不熟悉的部分为什么就不能表达呢?也没有人规定你不能表达,而且今天来讲,什么东西都可能影响你,这个东西像蝴蝶效应一样都那么强,比如一个蝴蝶删开翅膀,也许那边暴风雨就来了,是这样的,这种细微的影响都是有的,所以我们的精神是广阔的,不要受这些限制,无所谓。安尼沃尔说得很好,恰恰有时候陌生感是艺术的张力,艺术的张力是人和人的接触,半陌生的时候非常有张力,全熟了大家也不讨论艺术了,有啥好说的,谁夫妻没事还讨论艺术。
观众:刘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当代艺术的这些概念,包括您的纪录片、文字记录,对相关作家的采访,包括您的作品当中有摄影作品融入一些传统绘画方式,比较短快的方式,在我们看来是比较当代,但是在您所画的对象,比如新疆当地的人,那些年轻的男子或者是一些刚刚结婚的女性,您在画他们,观察他们的时候,是如何与他们进行沟通,他们又主动地向你探讨一些关于您的画,关于他们自身表达的相关的问题吗?
刘小东:我跟你说一下,我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意我画什么,也不看我画什么,拍完照片给他看看他还挺高兴,画什么画他看着玩,笑一笑,抽根烟就走了,我喜欢自然属性非常好的人,他不太在意你干什么,他觉得好玩,抽棵烟,一围抱在一起,开个玩笑就走了。
观众:他们被观察的对象没有一个人给您主动地问这些相关的问题或者是反应吗?整个处于很自然的状态?
刘小东:很自然的状态,他们都非常自然,脑子里没有那么多尘埃,非常干净,想的就是你画完了,我回家该吃饭了,很可爱。
郑妍:我觉得我们今天谈得很踊跃,气氛很热烈,我们今天谈到了很多人对外界世界的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可能可以分为一种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刘小东可能是在去新疆这个特殊地域之前,他自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社会发展得这么快,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传达信息,现在都是太容易了,在去之前可能他自己会通过他的间接的经验构建一个他所谓的文化想象,当你抵达到这种真实的时候往往地缘现实又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刘小东这种直接的感受经过传播又会变成一种他人的间接的经验,我希望通过今天这一天的谈话,一天有三个单元的谈话,不管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都能给大家一些多多少少的启发。
(责任编辑:孟玉芳)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