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搞个人英雄主义? 蔡志松个展
2011-12-22 09:20:32《联合早报》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对实物不以为然,那么画得再怎么像、再怎么令人激赏,也没有用。”
中国雕塑家蔡志松想必对这句话别有认同,他曾说:“艺术作品从专业角度来看,技巧的确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精神支撑,感召力是很有限的。作为艺术家,如果你真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感触才是最深的!”
39岁的蔡志松,生于沈阳,是中国雕塑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委员会委员;作品被收入《今日中国美术》《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中国当代雕塑家图录》等大型文献画册中,部分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政府机构收藏过。身份看起来颇具公共色彩,但他的艺术创作却相当有个人意识和隐秘情绪。
蔡志松去年辞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一职,成为独立艺术家;此次受邀来新展出的将近20件作品中,有通过磁悬浮原理浮起来的迷你装置作品《小浮云》,有以铅皮来讽喻甜美爱情的《玫瑰》系列,当然更少不了令他名声大噪的《故国》雕塑系列。该系列在中国当代雕塑作品中反响甚巨,无论是在巴黎秋季艺术沙龙和中国美展获奖,还是被大众所误读,又或是在网络媒体惹出非议,都在说明他的成功与受关注程度。
以《故国》系列表现民族精神
1999年,蔡志松以铜皮、铜线、麻布和树脂等材料的综合运用,创作了一位古代武士头像,命名《故国·颂》,该作品不仅确定了《故国》系列的基本创作程序,也确立了《故国》系列日后的创作思路——以古代中国人物形象表达一种几近消亡的民族精神,一种凝练、含蓄而富有乖张魅力的遗风式精神状态。“蓬荜今何幸,先朝大雅诗”,在追求速度利益、日渐人心不古的现代中国,《故国》系列所代表的静思冥想、天人合一的古精神遗产,令人在欣赏时不禁缅怀。
蔡志松说:“《故国》系列作品是很有英雄主义成分的,我挺喜欢。来新加坡开展,‘故国’用英文翻译不出来,只能翻译成‘祖国’(Motherland),汉字的故国也好,英文的祖国也罢,大家通过表面也许只能看到英雄对祖国的卑躬,但屈膝的那些英雄男人,他们的内心世界谁看得到?”
(责任编辑:孟玉芳)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