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我派不同演员上场表演“关系”这场戏
2011-10-10 16:41:31雅昌艺术网专稿
雅昌艺术网讯(张凡)由今日美术馆主办,摩根大通独家赞助的《关系:中国当代艺术》10月9日下午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中国首次以“关系”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意在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系”。本次展览继广东美术馆展出之后,以今日美术馆为巡展第二站,由策展人姜节泓携手13位当代艺术家,蒋志、邱志杰、邵译农、石青、史金淞、向京、萧昱、杨心广、杨振中、张大力、张恩利、庄辉&旦儿,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新闻发布会现场参展艺术家邱志杰就展览的策展理念,作品选取等问题接受雅昌艺术网的专访:
图为邱志杰在展览开幕现场致辞
雅昌艺术网:“关系”展在北京是第三次和观众见面了,之前在上海、广州都有展出,但是展出作品好像每次都是有变化的,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些这个展览的情况?
邱志杰:好吧,这个作品它没完没了,就是它第一次展出在上海双年展,跟这个完全不一样,第二次展出在广东美术馆,跟这个也完全不一样,这次展出在今日美术馆又不一样,每次都是淘汰掉一些东西,留下来一些东西,加进来一些东西,又淘汰掉一些东西,这个装置甚至分不清楚它是十几个局部互相之间不断地组合出关系来。
我刚才跟徐累老师讲一共有108个装置,在这个展厅里边是十几个,它是一张古画,今日美术馆的墙上有我这次第一次展出的我临摹、我注解的这张古画,这张古画它有点儿像《清明上河图》,跟南京那个城市有关,也和整个中国历史有关,跟今天通过我来画它,它和今天的很多事实又发生一个关系,这些东西都可以不断地重新组合,重新摆放,它并没有特定的逻辑。
甚至于它在一些情况下会被组织成一种剧场,通过特定的脚本来重新使用这些角色,我在这里十几个装置大概就是十几个演员,还有几十个演员等着,也随时会继续加入这场游戏,是根据一张画的明朝中晚期的古画,画的南京秦淮河边元宵节的场景一张画来展开的,这个是作品的部分。
雅昌艺术网:关于今日美术馆这次和摩根大通合作、赞助的方式,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您应该也是接触过很多了,这一次您个人的感受如何?
邱志杰:我想刚才邵先生所讲的摩根大通跟艺术赞助之间的关系,这大概是我第二次听见一个赞助企业用一个非常谦虚的方式感谢被赞助人,第一次是在台湾,大概是爱普生,他赞助我们在台湾的某个展览,那个人说:“谢谢你们给我这样一个赞助的机会”,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摩根大通和今日美术馆之间已经相当长时间形成的好几年的互相带着信赖、带着谅解、经过磨合的一种成熟的关系,这是我能够感觉到的,跟这个展览的气质非常吻合的一种气场,这个是大通和今日美术馆的关系。
雅昌艺术网:关于策展人姜节鸿的策展方式:对于“关系”的考察,还有和艺术家通过“书信间的艺术实践”达到一种新的展览进程,您个人是怎样理解和操作的?
邱志杰:姜节鸿跟我们这群艺术家的关系也恰好就是这么一种特别从容的、平和的、非常良好的关系。我们知道中国艺术前些年轰轰烈烈,策展在某种程度上总是一种较力,有时候大策展人纠合一群艺术家给一个命名;有时候策展似乎是一个比较弱的,如果是一些很有名的艺术家,就选一个比较无关紧要的题目,什么“生存状态”、“飘移”,那样的策展标题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无题”。
姜节鸿好像采取了一个特别中间的方式去避免策展被简化,就像他刚才谈他和向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很积极的试图去介入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一个暴力的方式,可能是从一开始设定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充分地考虑到了此前工作的成熟程度,包括工作能力适不适合,互相在磨合着工作的一种方式,所以这个展览我给媒体的朋友有一个建议,就是它特别需要细看,特别需要在展厅里泡非常久,特别不适合简化地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一个口号式的,得到策展人的一种表态,如果越在艺术圈泡得长越会发现这个展览里边的关系特别错综复杂,特别交叉。
图为展览现场观众正在参观艺术家邱志杰的作品
中国艺术不再是过去那样一个标签贴上去就足以命名的一个“共同体”,那样一个“共同体”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疲惫甚至解体,在前些年热热闹闹的,但是在今天这样的展览里边我们这些艺术家在布展期间一起吃饭,都有一种感觉,就是有一种共同体以新的方式重新立起来,这个时候大家是用一种不软不硬、不强不弱的一个心态,大家特别平等和策展人、艺术家之间的关系都特别平等,他既是一种认真的、专注的特点,可能这种认真和专注又不是要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特别有企图心,他既是轻松,但又不是把这种轻松当作一种反讽,那其实是一种暴力,它是一种又积极建设性,同时又特别不累的一种关系,这个是节鸿兄带来的,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姜节鸿对我们中国当今策展实验,应该说这个展览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特别高兴看到今日美术馆和摩根大通也是这样的一种关系,给我一个感觉就是大家处在一个又平静、又成熟,而且开始从容和自信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我想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刻。
雅昌艺术网:刚刚在画册里看到有作品《古墓:六朝古都都是梦》,前两天在在成都双年展也看到了,不知道这次是否会在这个展览中。由这个作品也想到您的很多作品都跟“关系”这两个字是有关系的。就像您刚才提到的,您在不同的展览地点,您的作品就像演员一样是不同的演员来上场演出这样一个剧目,您每次选择这些演员是根据不同展览的场地,还是每一次跟策展人会有一个进一步的沟通之后再做选择的呢?
邱志杰:你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一方面那个演员给派到成都去了,这个恰恰是“关系”这个事情的秘密,一个艺术家也在选择看看这个展览都有哪些别人在展出,觉得我派这件作品出去合不合适。成都那个上百人参加的一个大事,我当然派一个自己一个人就比较全面的“一个人”去了。
姜老师这个展览有点儿像是一个客厅,他对他来的这些艺术家都特别尊重,等于他家客厅很大,每个人给了一圈沙发,你可以坐在那里慢慢地聊,想聊什么就慢慢地聊,而且来的观众的情况也不一样。成都双年展特别节日气氛,观众在那里非常匆忙,他在你的面前可能只有5分钟,今日美术馆的位置,它平时形成的气场、气息都允许有一些人来这里喝咖啡,再去看,再喝咖啡再去那个馆看一会儿,它是一个比较从容的、交流的,带点儿散漫的,可以展开的一个交流模式,我们当然每一次工作都是第一,策展大的方面;第二,也要考虑我自己的心情,甚至我的助手有没有空,忙不忙得过来,空间允许不允许,所以考虑的要素非常多,往往我们会误以为一个作品之所以这样肯定是因为那个艺术家的内心要这样,其实它是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使这件作品不得不以今天这种状态、状况而存在的,我想这是一个特别真实的呈现。
(责任编辑:张凡)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