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新锐揭秘:如何让一本书成为
2011-09-21 17:22:22中国网
产生于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建筑文学合集《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中英双语版)(下简称《漫游》)近日摘下了世界出版界最高的荣誉奖“世界最美的书”。该书由国内的设计新锐组合“小马哥和橙子”操刀。小马哥原名不叫小马哥,叫马惠敏,橙子原来也不叫橙子,叫郭成城。他们是国内书籍设计界的新锐组合,也是人所共知的“获奖专业户”,这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不过是为其荣誉的光环上增加了一颗珍珠。记者近日采访了小马哥,了解“世界最美的书”背后的故事。
《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
据说当初《漫游》给你们的设计时间只有一个月。你们当时的创作思路是怎样的?
小马哥:《漫游》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编撰思路独特,既内容繁杂,又页数众多 —— 9篇小说(中英双语),9座建筑的大量实景图、结构矢量图、手稿、草图、建筑信息(中英双语)、作家考察纪实。我们要为每一处建筑绘制地图、作设计师和作家的详细简历(中英双语),我们还为每位作家、建筑师绘制了肖像,包括设计讨论、正式设计、印刷、装订和运输总共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没有助手,扫描、打印、改校对的错别字全都是我们两个人,长夜就是我们的助手。
当时主编欧宁的要求特别提到:要强调“书”的质感要有“游”的感觉,不能设计成建筑的画册,也不能设计成小说集。我一直苦思:什么是“建筑”与“文学”的接合点?将这两种题材结合在一起又要有特点?方案经过几轮讨论都没定稿。
后来随手翻起书架,上面有我们收藏的康定斯基名著《点线面》英文原版书,茅塞顿开!一定要找到建筑和文学的共通之处——“空间”!“建筑”是“空间”的艺术,难道“文学”不是吗?建筑是“物质的空间”,文学不正是“精神的空间”吗?“点、线、面”不正是所有空间的基础元素吗?“点、线、面”的抽象组合不正是包容最大,场最大,最能链接文学艺术的桥梁吗?这就为我们定下了书本基调。
接下来的一切似乎都迎刃而解了——努力设计出更多灵动的“点”,多变的“线”,丰富的“面”,建构全书的视觉空间系统,让这些元素穿插焊接到早都已确定了的书籍结构中去,让他们“漫游”于建筑和文学之间。
现在看来,《漫游》有遗憾吗?
小马哥:还是有3点遗憾的:1、书外盒(双语版其实也是精装版)本来打算用特别的瓦楞纸,但成本不允许,加上特别的瓦楞纸需要订做也来不及了,所以用了厚的牛皮卡,出来效果不好,封口处不好看,很懊恼。2、字小,如果能回头重来,我们一定会放大字号,真的对读者说声抱歉!不过该书的中文版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3、书口飘刀:由于我们设计的结构是天头不裁切,并且天头长短不一,正常裁切书口时,天头部分有飘刀现象。
(责任编辑:刘娇)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