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艺术文化基金会 尚在摸索
2011-09-21 00:32:43《看艺术》
今年刚接手耿画廊的美女吴悦宇,也做关于耿艺术文化基金会的策划工作。她说话慢条斯理,没有妈妈耿桂英的铿锵快速,但是显得稳重内敛。虽说现在画廊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她来做,但是对于基金会的工作,她也没耽误。
看艺术= 看 吴悦宇= 吴
耿艺术文化基金会推广的艺术家,以画廊为主
看:TKG 基金会成立之后,做的第一个展览,是《走出故园》,在西雅图美术馆做的王怀庆个展, TKG为什么会和耿画廊合作做这个展览。吴:这也是一个机会,机缘巧合,因为我们本来就有成立一个基金会的想法,主要的目的就是推广华人地区的艺术家,以华人为主轴,我们手边也有很多很好的艺术家,刚好王怀庆老师也受西雅图的邀约,我们基金会成立的时间点也刚好是去年,所以就顺理成章,就变成是我们基金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档赞助的活动,第一次去协办的展览。看:TKG 基金会在做展览的时候,对于选择合作的美术馆,或者说是投资的赞助商,有没有什么要求?吴:我们这边当然一定会,我们觉得好的展览,值得我们去推广的,我们就会配合,那如果觉得属性跟我们的方向、理念上不太一样,我们可能就不会去做,毕竟我们也是私人基金会,资金主要还是来自画廊这边,有些展览可能刚好有找到适合的赞助者或者是私人企业的部分,那就会有协同配合,但是其实多数都还是来自于画廊这里。所以能够赞助的各方面其实也非常有限,我们希望说帮画廊这边的艺术家,在国际平台上推广,然后其他其实像我们也是做一些交流,像我们今年邀请《美国艺术》杂志的主编,他对台湾非常的不熟悉,那你知道还有出版过相关中国当代的艺术的书籍,那想说像他这样的一个外来的人,他会怎么去了解台湾的艺术,就是说我们这次是办了一个这样子的座谈的活动,之后也会有一些不同的活动,就不是一定是展览这种形式。主要是推广艺术家以外,还有促进国际的艺术文化交流的部分。看: TKG 基金会推出艺术家是不是大部分都是耿画廊的艺术家?吴:因为我们自己有画廊,当然一定是先以画廊的艺术家为主,就是说透过基金会的平台推广,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局限在画廊合作的艺术家,像我们在台湾这边也赞助过其他的联展活动,里面并不都是我们的艺术家,办一些台湾像有高雄市立美术馆,办的一些重要的大型的联展,我们也都有赞助过莫迪里阿尼在台湾的个展,所以不是局限于只有我们的艺术家,当然是以我们自己认为优秀的艺术家我们就会跟他们合作。看:耿画廊他的定位是基于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亚洲观念,那目前TKG 基金会它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样,或者是以后的发展方向的定位。吴:其实就像刚刚说的,主要就是整体推广华人艺术、华人艺术家,然后促进国际的艺术文化交流这样,我们是比较概括式,因为毕竟我们现在基金会也还年轻,我们也是希望说,一边尝试一边走,一边支持一些我们能够支持的展览或者艺术家,然后另一边慢慢建立一个更好的结构,那目前其实我们也是在初期的尝试阶段,那我们主要的方向是,是不会变的。
艺术基金投资,不是我们的研究范围
看:其TKG 基金会,是非赢利性的,但是现在大陆这一边的艺术基金特别火,我知道你在国外呆过很长一段时间,你怎么看大陆的二级市场火爆,所以推生的艺术品理财呢?吴:其实坦白说,就像你说的我其实之前我在国外的话,我觉得亚洲跟国外比较大的区别,我觉得在国外我看到很多藏家他们其实不是这么着重于投资的部分,对于他们来讲,可能他们会很喜欢一件作品,他不一定会马上去考虑,他不太会去考虑到,他只会想说,我喜欢它,我要拥有他,不会去计算他的投资报酬率,或者考虑艺术品是不是值得投资,我觉得他们的做法,让我觉得很感动,他会把艺术品留给后代传世的,认为一件好的艺术品,要留给我的后代,好像都不会去计算3、5 年后它会值多少钱,我是不是能够得到一笔财富,透过这样的方式。坦白说目前在亚洲,我觉得艺术品投资发展得真的是五花八门。但我们本身是属于非营利性的,是比较纯粹的基金会,但是像艺术品基金之类的五花八门的艺术品投资方向,坦白说,不是我的研究范围之内了。看:的确是,其实投资艺术品基金,是因为私募基金给出的预期收益利益是特别高的,现在投资这的回报率都很差,像是买银行的基金,都会赔,所以很多人就选择这种短期内投资艺术品,因为它的利益回报很好。吴:对,但坦白说,这就是完全是商业化、股票化的一种方式,就是把艺术品,那坦白说,我们学的就是是很传统,很纯粹的这种方面,所以这部分我真的也不太有研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是说作为利益报酬的这种部分,我的想法比较单纯一点。,所以我也不便多说,艺术品投资,我自己也在观察了解中。看:那你肯定不会选择一支私募基金,去管理它。吴:对对对,不会的。看:现在大陆,很多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上市了,这样一来的话,艺术和资本的关系就更紧密,你觉得这种上市,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吴:我们也没有上市的艺术家,我们的艺术家没有被打包或者是上市的艺术家,我们的艺术家也单纯,我们本身也是比较纯粹,所以这部分就是纯粹只是想要做文化交流各方面,就是比较是非商业兴,就是针对基金会的部分,所以其实对于这种我们也不太能够去评论什么,因为毕竟方向上不一样。
会在画廊融入试验性质的新元素
看:对,因为在一次访谈当中你说像耿画廊发展到现在,是耿小姐对自己理念的一种坚持,今年,然后你已经接手了耿画廊,所以就是想知道,耿画廊会注入一些什么新鲜的元素,因为毕竟你是在国外长大的,你是怎么打算的。吴:传承的部分是一定会有,我个人非常认同我母亲在推广上面的那种坚持,我也希望,我可以延续她的精神的部分。她当时也是凭自己的直觉,然后坚持、发掘,然后自己去支持一些艺术家,我觉得毕竟现在的时代、环境一定会有变化,现在,常玉、赵无极这一代,已经是非常巩固了,我们也不需要再去推广,他们已经是到顶级了。那中轻代这些艺术家,妈妈也是还有在持续的经营他们,比如说像王怀庆老师、苏笑柏老师,他们也都有他们的位置,但是妈妈还是会继续努力跟推广。我觉得到我这边,我想要在我这个时代当中去找到一些我认为潜在的可能,是可以成为将来的经典性的任务,我跟他们合作,帮他们推广。我觉得妈妈是我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典范。至于我自己的经验,我也会融入一些,比如说我在国外看到怎么样运用空间,他们的展览的举行方式,学习他们举办展览中,我们没有看到,或者是没有尝试过的形式,所以我这边会添加一份比较实验性质的部分。那也是这些,就是一些我想要融入进来的一些元素。看:那现在你主要负责画廊这一部分的工作,基金会的工作你还做吗?吴:我们都是两边都有的,其实现在,我做基金会的工作规划,比如说我们刚刚说有一些活动的部分,除了展览赞助以外,基本上是我在做规划的。我们现在,也是边做边学,其实不管是画廊或者基金会,我其实都是一直保持边做边学的态度一直在进行。看:那有没有给基金会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比如说在什么时间段内做什么样的展览,一个展览的周期是怎么样?吴:其实现在确定是说我们每年固定基本上会赞助一些,不管是国内外的展览,那就是说我们就像刚才说的,我们觉得可能我们今年有赞助莫迪里阿尼,然后还有一个联展是台湾年轻的当代艺术家的联展,我们也有支持。所以就是说,毕竟展览的这种机会,没有办法说每年固定,说我们一定是支持一两档台湾的、一两档中国、一两档国外,那就是说可能看一有这样的好的展览,我们想要促使它发生,让它不会因为资金上面,或者是其他的问题而受到限制。我们就会去支持展览,每年肯定都会去支持一些活动,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数量,说一定是多少。
(责任编辑:孟玉芳)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