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与应力形变-建物连通桥的未来样貌
2011-07-29 16:40:41乐多新文创
随着繁忙的社会步调与现代化生活,林立的混拟土丛林已是回不去的都市地景。将寸土寸金的商办大楼建地作详细的规划,是为有效利用建地的基本要求。然而计画总赶不上变化,也许有企业就那么一夕腾达、扩充的进度超乎预期,需要把隔壁栋的商办一起租下。这时,若想增加两栋楼间来往的便利,扩建于建物量体间的「连通桥」是很常见的解决方案。现代常见连通桥为求效率,多半以钢骨搭建,日前知名设计网站 DesignByMany 为探究连通桥的可能性,举办一场名为 Building to Building Pedestrian Bridge Challenge 建筑竞图赛。从首奖竞图作品 DSSH Bridge (Dynamic ShapeShifting Helix Bridge) 中,可观察到另一种半刚性桥樑的可能。
透明桥面底下,安置的是构筑自我空气清净系统的绿色植栽;隧道顶端则是夜间 LED 灯电力来源的太阳能板。
连通桥常见于住宅大楼或是商办大楼、作为两座等高等系列建物量体间的人行便道,通常主结构为钢骨搭建;在台北大直美丽华的两座建物间,于空中横越中庭的即是清楚而典型的範例。信义区的「空中走廊」不仅是天桥,就机能与形式来说,它也是跨越两种以上综合建物间的连通桥。正由于一个範围内的建筑群,往往会各自拥有的建商、建筑形式、落成启用等差距,但却有可能在日后因商业考量,必须让建物间的人员方便流通,因此连通桥的设计能否有效适应各种些微规格差距的建筑量体,成为建筑师们思考的课题。
DSSH 运用弹性碳纤维复合材质之双螺旋骨架,以及钢缆吊桥的半刚性概念,是它能够达成「形变」的主因。
甫落幕由 DesignByMany 主办、指标性建筑网站 ArchDaily 及 HP 赞助协办的 Building to Building Pedestrian Bridge Challenge 竞赛中,便以建物间的人行连通桥为设计竞赛主题,欲从中激发出有别以往的创新。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团队 sanzpont 以 DSSH Bridge 竞图拿下首奖头衔,并且获得评审们一致讚许:它不仅是一座桥。DSSH 与一般连通桥之最大不同点,在于它採用弹性碳纤维复合材质的双螺旋 (Double Helix) 骨架、师法于钢缆吊桥的半刚性 (Semi-Rigid) 特性,让它能够达成「动态应力形变」的目的,自动随着人员行走其上时的重心调整支撑点分配,也让它不畏惧高楼风的影响。
能随行人走动之动态应力形变的特性,也让 DSSH 在高处时更能抵挡高楼风,亦能提高若是两建物间有距差时的适性。
华人古云所谓「以柔克刚」,在 DSSH 与传统钢骨连通桥间点出了高下。双螺旋状的弹性复合材质骨架,更为连通桥增加了搭建于两座不同建物间的适性,提高对于楼板高低、建物间距等差异因素之容许值。此外,在 DSSH 上还可看到诸多绿设计概念:绿色植栽空气净化系统、太阳能自给储电装置、夜间 LED 照明等。有别于当前纯粹的行走用途,未来连通桥的形态亦朝着绿色的道路迈进。
(责任编辑:张嘉格)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