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达:企业支持美术馆的建设是必然的趋势
2011-07-04 16:11:27雅昌艺术网专稿
新闻背景:(雅昌艺术网讯 张凡)2011年7月1日,“典藏历史——中国新艺术展”开幕式暨成都当代美术馆(Chengdu MOCA)开馆仪式在成都高新区隆重举行,吕澎应邀担任成都当代美术馆的首任馆长。开馆首展“典藏历史”汇集了近30位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一份立体的中国当代艺术图式时间轴,而这些市值总价超过一亿元的展品将作为成都当代美术馆第一批藏品,也足见主办方打造成都文化艺术高地的决心。活动当晚,参展艺术家方力钧、谷文达、何多苓、刘小东、王广义、隋建国、周春芽、展望等悉数到场,尽显中国当代艺术的豪华阵容。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成都当代美术馆开馆 首展“典藏历史”立体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图轴》
他和蔡国强、徐冰还有黄永砯并称中国当代艺术“海外四大金刚”。徐冰的代表成名作“天书”诞生在谷文达《遗失的王朝》之后。此次展出的作品属于谷文达的“碑林———唐诗后著”系列,是完成于2006年的作品《#22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作品是将唐诗用英文直译,然后通过发音再硬翻回中文,用拼音标注……如此折腾一番后,得出与原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奇怪文本,将文化的差异用不可思议的手法夸张再夸张。展览活动现场,艺术家谷文达就参展作品以及成都当代美术馆的建立模式等问题,接受雅昌艺术网的专访
图为展览现场,谷文达的参展作品《#22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
雅昌艺术网:为了参加此次成都当代美术馆的开馆展览,您带了哪些作品?怎样体现展览的主题“典藏历史”?
谷文达:我的作品时间比较久,是从1993年到2000几年完成的,大概是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的,整个一套是50个碑,一个碑是一个唐诗,和英语翻译、音译、意译翻译,变成一个全新的格式,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的误读和误解重新再创造的一个过程。
雅昌艺术网:作品是吕馆长自己挑选的,还是和您就展览的主题有过沟通?
谷文达:这是吕彭老师他的选择,因为作品一般都是策展人根据他的主题,根据艺术家整个当代文化的历史都有关系。
雅昌艺术网:对成都当代美术馆的建立是在企业全资兴建的公益性质的美术馆,对于长期在国外生活的您,可能接触到很多这种模式的美术馆,对此您怎样看待他在中国的发展?
谷文达:我要说的是企业作为当代文化的赞助者非常重要,因为当代文化一定将来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由企业推举是一个很新的模式,这应该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
我感觉惊讶,本来老是说到上海、北京或者是深圳,现在我感觉每个城市都在有大规模的新区的开发,我感觉质量在不断提升,现在有良好的硬件,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更好的软件系统,比如说体制或者是展览的模式,储藏还有包括董事会、基金会有一个完善的系统运作这个展览,企业参与是非常好的,因为它从另一个角度可以弥补政府方面的欠缺,他做了很多很好的活动。
雅昌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张凡)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