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不妨与新城规划“打包”
2010-07-27 08:58:23《北京晨报》
《人间系列-降落伞》
朱铭与《人间系列-科学家》
《人间系列-绅士》
罗马之行壮了胆子
乡土系列、太极系列和人间系列是迄今为止朱铭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三个系列作品。在上世纪70年代,朱铭凭借“乡土系列”成名之后,便开始将创作焦点转向中国太极招式主题。台湾知名美术学者、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萧琼瑞说:“《太极系列》的形成,固然有朱铭个人学习太极拳的生活体验,但也有当年台湾社会盛行功夫风潮的时代背景。但另一个艺术上的动力,是一趟罗马之旅带给他的巨大感动。朱铭曾说,没有出国去开阔眼界,欣赏罗马的大建筑,我不敢刻那么大的袖子。胆子不够!”
“如果说《太极系列》是单色的高度提炼和浓缩的精神作品,那么《人间系列》就是多彩的极具生活化的现实再现。”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极大地活跃了人们的视线,展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和对生活的感受。”
其实,最初的《人间系列》创造于纽约,当时朱铭语言不通,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创造出一系列以冷漠为主题的作品,之后,朱铭回到台湾,《人间系列》也开始在主题上聚焦各色人群,朱铭美术馆典藏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陈一铭说:“不管是三姑六婆,还是芭蕾舞者,都在描述人间众生态,朱铭先生常常说,他觉得《人间系列》作品的群体概念非常重要,他想要的就是自由的感觉。”
多元材质中寻突破
朱铭在雕塑上的另外一个突破,就是材质的多元使用,他自己的观点是:无论是木头、海绵、纸,甚至面包也可以做雕塑。材料不同,表现出来的效果便不同。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国对朱铭的作品也有研究,他说朱铭从《人间系列》开始对材料的全面体验,“从木头开始,这种木头在大陆叫笨板,像石头,还有不锈钢的板、陶、海绵、保利龙。保利龙材料很脆弱,暴露在外面很容易损坏。而在《人间系列》里我们看到朱铭直接使用了这种材料。”
艺术史学家及展览策划人苏美玉认为: “从《人间系列-游泳》中,我们看出艺术家借助不锈钢反射引导观者将自身影像引入雕塑,从而让作品、观者与空间之间能产生对话,使得雕塑空间里有一种心理与身体的互动情感。”
《人间系列-芭蕾》
“英国观众迟至今日才得以结识朱铭,然而一旦认识,想必再也无法遗忘。”这是英国《泰晤士报》对中国台湾雕塑家朱铭的评价。年过七十的朱铭在台湾的受尊重程度不亚于齐白石和徐悲鸿,继2006年“太极雕塑展”之后,中国美术馆近日推出“人间系列雕塑展”,朱铭美术馆也带来全球首发的人间系列最新作品《囚》。
《人间系列-囚》
新作《囚》思人生
2007年之后,朱铭开始丢掉在《人间系列》中常见的色彩,因为他觉得色彩有过多装饰性,他已经到达了要返璞归真的阶段,于是我们看到的只有黑白两色的“囚”。朱铭美术馆典藏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陈一铭说:“《囚》共有三个作品,朱铭说这个《囚》不仅指坏人会被关进去,好人也会关进属于自己的牢笼,而且牢笼上还插着钥匙,证明是你把自己关进去的,你其实可以走出来。之前的《人间系列》可能比较注重外在形式的表现,但《囚》加入了内在的思考,这也是朱铭自己认为的突破之处。”
城市雕塑精品偏少
“这几年大陆非常重视城市雕塑,以北京和上海最有代表性,北京有文化积淀,有更多资源,上海更具现代气势,更新潮、更具时尚性。但也有业内人士称目前我们的城市雕塑精品少,垃圾多。”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说,朱铭雕塑展这类的展览,可能触动中国雕塑特别是城市雕塑快速发展。
高雄市立美术馆馆长谢佩霓谈到台湾雕塑的发展历程,“1992年台湾颁布了公共艺术设置办法,随后在台湾新城市建设过程中,雕塑与交通空间、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的结合部分做得非常彻底,地铁、高铁或公共道路利用雕塑进行了整体规划。”
“这10至20年来,中国大陆雕塑进行了非常多的装饰甚至材料方面的探索。”台湾知名美术学者、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萧琼瑞认为,“相对而言,台湾在雕塑方面有一些秉持传统雕塑概念的艺术家继续进行雕塑本质的探讨。公共艺术设置办法出台后,很多新一代艺术工作者开始走向与空间结合的道路,他们甚至用家居概念让作品进入了生活,还在一些作品中加入强烈的绘画性,甚至与大自然相结合。”
(责任编辑:张嘉格)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